第101章 蒸汽机图,初闻轮机(十六)

作品: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作者:三千纸|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1 12:22:37|字数:6418字

要不然,那位叫沈括的大学者,总不可能毫无依据地凭空想象出“石油”这个名称来吧,这简直就像无米之炊,毫无可能。

这念头刚落,他脑海中又浮现出许大匠提及蜀人利用石气煮盐的事儿。

记得当时,许大匠一脸艳羡,仿若看到了稀世珍宝,眼中闪烁着羡慕的光,讲述着石气相较于焦炭,那可好用太多了。

石气仿若拥有神奇魔力,更为关键的是,这石气仿若取之不竭,源源不断地释放着热力,所蕴含的热力也要比焦炭强劲几分,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大力士。

朱有建略作思考,微微仰头,目光望向虚空,心中猜测,这里所说的石气,大概率就是天然气,那是一种深埋地下、神秘而强大的能源。

不过在他原本的印象里,天然气似乎还比不上液化煤气那般便利好用,虽然在未来世界,天然气取代了液化煤气,可是热效却不如液化煤气,只是相比要安全许多。

但此刻,身处这古老的时空,面对这些陌生又熟悉的能源,他的认知仿佛被重新洗牌,陷入了更深的思索之中。

烛光在寝宫之内悠悠摇曳,为这一方空间添了几分静谧与神秘。

朱有建慵懒地靠在榻上,手中轻轻把玩着一块玉佩,思绪却如脱缰野马,肆意驰骋。

他这人有个难得的优点,一旦碰上那些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的事儿,就像遇到一堵怎么也撞不破的高墙,从不傻乎乎地钻牛角尖,懂得及时洒脱地放下,绝不拖沓。

这不,刚才那些纷繁复杂的念头刚在心头冒起,他便仿若挥一挥衣袖,很快将这些疑惑如同驱散轻烟一般抛诸脑后了。

毕竟,当下最为紧要、重中之重的,是蒸汽轮机的研发大业。

而这副重担已然稳稳地交给了器工监的许五——也就是那位手艺精湛、巧夺天工的许大匠。

说到这儿,朱有建仿若被一道新奇的光击中,眼中闪过一丝好奇,微微歪头,暗自思忖:

这许五的“五”字,会不会藏着什么有趣的门道?

莫不是许姓第一代匠人就叫许大,而后便依照着某种不成文的规矩,一代一代顺延编号下来。

就像传递接力棒一样,到了这位技艺卓绝、在匠人圈子里声名远扬的匠人这儿,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许五呢?

这想法刚一冒头,他又留意到周遭的一些事儿,在这深深宫闱之中,太监认干儿子仿佛已然成了一种大家心照不宣的惯例习俗,仿若一种别样的“传承”。

那些位高权重、在宫中跺跺脚便能让地面颤三颤的大太监,麾下真有不少干儿子。

为了表忠心、攀高枝,那些干儿子甚至连姓氏都跟着改了,心甘情愿地改换门庭。

估计也只有那些有突出成就、能在某方面崭露头角的干儿子才有这般“殊荣”,得以踏入这看似隐秘却又人人皆知的“家族”体系。

不过,朱有建深知,这事儿牵扯到宫闱秘辛,仿若踏入一片布满荆棘的禁区。

多问一句都可能触及太监的自尊心,所以他明智地选择了缄默。

他也并非是那种爱刨根问底、揪住琐事不放,像个好奇宝宝一样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

三月十六日这一天,对朱有建而言,着实算得上是难得忙碌的一日,仿若一场高强度的知识马拉松。

身为一个自嘲为“半吊子”的技术员,他与专业匠人探讨了整整一天的学术问题。

从蒸汽轮机的精妙构造,到各种材料的特性优劣,再到技术革新的可行路径,话题一个接一个,如连珠炮般轰炸着他的脑袋。

这一番脑力激荡下来,他只觉脑袋里仿佛有千头万绪在缠绕,仿若一团乱麻,找不到线头,实在是累得够呛,浑身的力气都像是被抽干了。

或许是用脑过度,精力耗尽的缘故,刚到戌时初,夜色才刚刚笼罩皇宫,他便仿若一只疲惫的倦鸟,已沉沉睡去。

此时,皇宫之外或许依旧是灯火辉煌,热火朝天,各种事务纷至沓来,仿若一场永不落幕的繁华闹剧,但这一切都仿若隔着一层厚厚的玻璃,与朱有建无关了。

静谧的皇宫内,唯有巡逻的监卫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在夜色中来回穿梭,他们仿若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安宁,守护着皇帝的酣眠。

喜欢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方便以后阅读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第101章 蒸汽机图,初闻轮机(十六)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第101章 蒸汽机图,初闻轮机(十六)并对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