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刑罚的执行过程,被无数双眼睛围观见证,于是,谣言便如同野火燎原,迅速在人群中蔓延开来。
有人神色慌张,压低声音传言说:
“朝廷决定在这乱世之中采取重典啦,凡是打架斗殴的人,不仅要被打板子,打得皮开肉绽,还要被废掉子孙根,剪掉舌头……”
那声音里透着惊恐,仿佛大难临头一般。
申时的余晖如一层轻柔的薄纱,缓缓洒落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将整座城都染成了暖橙色。
就在这温馨的光影之下,京城内仿若被施了一场宁静的法术,那些往日里司空见惯、扰攘不休的纷争吵闹场景。
竟如同被一阵无形却有力的清风给悠悠吹散了,没留下一丝痕迹。
执法队的身影在城内穿梭忙碌,他们目光如炬,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
待圆满完成了城内的巡查任务后,连口气都来不及喘,便又如同离弦之箭,马不停蹄地奔赴外城。
外城的街巷更为繁杂,可他们毫无怨言,一丝不苟地排查隐患、维持秩序。
紧接着,城外的广阔天地又成了他们新的战场,继续肩负起维护治安的神圣使命,那劲头,仿佛不知疲倦的钢铁卫士。
随着时光悄然流逝,宛如细沙从指尖滑过,到了第三日,奇迹降临了——整个京都仿若脱胎换骨,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良好治安景象。
且看,那匆匆赶路的行人,以往为了争抢道路,时不时就会拌嘴红脸,如今却都变得谦逊有礼。
脸上挂着淡淡的微笑,脚步轻快而又从容;
沿街叫卖的商贩们,过去常因争抢摊位、客源,吵得面红耳赤,此刻一个个都和和气气的,吆喝声中透着热情与友善,没有了往日的争吵打闹。
这一切,仿佛一夜之间,大家都似乎被施了文明的魔法,整个京城都沉浸在一片祥和的氛围之中。
如今,人们在街上偶遇时的场景更是有趣极了。
彼此目光交汇的瞬间,先是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礼,那动作标准而又优雅,脸上洋溢着和善温暖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般驱散了彼此心间的陌生与疏离。
紧接着,双方还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客客气气地微微侧身,伸出手来,示意对方先走。
那模样,就像是手中捧着稀世珍宝,生怕自己的举动稍有不慎,就会冒犯到对方似的。
刑部、皇城司、锦衣卫的执法者们,平日里见多了京城的乱象,此时看着这和谐得近乎梦幻、有些不真实的场景。
一个个都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站在街头,大眼瞪小眼,心里直犯嘀咕:
“这京都啥时候变得这么和谐了?我们整日在这城里巡查,咋一点动静都没察觉到呢?难不成是有神仙暗中相助?”
孟兆祥身为执法队的一员,更是亲眼见证了这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皇帝佩服得五体投地。
走在街头,望着眼前井然有序的景象,他忍不住在心里暗暗赞叹:
“圣上啊,您这手段实在是太高明了!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啊,不费吹灰之力,一下子就把这京城的治安给整治得服服帖帖的,让咱老百姓都能过上安稳日子,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而朱有建呢,此刻他正在皇宫内悠然自得,或品茶发呆,或踱步赏景。
幸好没听到孟兆祥在外头对他这番满是崇敬的夸赞,要是让他知晓了,估计他也得一脸茫然,一头雾水,直挠后脑勺。
其实呢,他当初想出这个整治京城治安的主意时,心思单纯得很。
纯粹是瞅见执法者们整日忙得焦头烂额,东奔西跑抓了人,还得花费大量精力去审讯,这一来二去,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啊?
简直是劳民伤财!
倒不如简单粗暴些,有事直接就在现场解决,当场把那些爱闹事、不安分的刺儿头都给狠狠收拾一顿。
打得他们皮开肉绽、哭爹喊娘,让他们受点皮肉之苦。
这些人啊,大多是欺软怕硬的主儿,一旦吃了苦头,自然就会老实巴交,不敢再在外面晃悠着惹是生非了。
就算他们哪天养好了伤,贼心不死,还想闹事,那也简单,再打一遍便是,打到他们彻底服软为止。
朱有建满心以为这法子能治一时,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的这个举措竟然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引发了谣言的疯狂传播。
唉,这世上最难管的就是人嘴,人嘴两张皮,翻来覆去,流言蜚语什么时候都少不了,仿佛是无孔不入的蚊虫,嗡嗡乱飞。
说到底,还是这京城闲人太多,整日无所事事,就爱聚在一块儿嚼舌根,把个好好的事儿传得面目全非。
在那之后,执法队的日子可就舒坦多了,以往忙得脚不沾地,如今工作变得轻松得如同闲云野鹤。
甚至有些队员都闲得发慌,整日抓耳挠腮,不知道该干点儿啥好。
这不,就有人动起了歪脑筋,打起了坏主意,竟搞起了钓鱼执法这一套损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