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听后虽有些不满,却也不敢再多言。”诸位。”
“如今的秦国,最重视的是什么?”
“或者说,嬴正和嬴奇最在意的又是什么?”
张良环视四周,突然发问。”当然是天下安定,彻底掌控这片土地。”
“彻底消灭我们这些六国遗民。”
项梁脱口而出。”这只是其一。”
“在嬴正和嬴奇心里,更为在意的是掌握天下的民心。”
“虽然天下名义上已经统一,但实际上,各地民众并未真心归顺,反秦势力依然四处存在。
由此可见,秦朝并未赢得民心。”
“因此,我们的关键在于争取民心。”
张良冷哼一声,目光深邃,“要想动摇秦廷根基,关键在于人心。
如今秦以严苛律法治天下,若能搅乱其民心,便是制胜之道。”
“如何着手?”
众人齐刷刷望向他。
张良缓缓说道:“秦推行郡县制不过短短数月,若一年后彻底落实,秦廷只需稍作让步,便可稳住百姓之心。
届时,再要挑拨离间,便难如登天。”
作为谋士,他深知黎民百姓所求不过平安富足,而一旦秦廷施行仁正、减免赋税,对复国者而言无异于釜底抽薪。
眼下,他们仅剩的筹码不过是昔日六国残留的暗线与潜在的民心动荡。
郡县制一旦稳固,秦廷集权于咸阳,他们的一切行动都将寸步难行。
因此,唯一的机会便在于——嬴奇死,则秦必乱。”必须在此时有所动作,借助百姓之力。”
张良语气笃定。”诸位不妨设想,若百万民众蜂拥咸阳,身为监国太子的嬴奇岂能坐视不理?他必将亲临镇压或安抚。
而这,正是我们的时机。”
话音刚落,众人顿悟。”张良妙计!”
“我楚国愿倾尽全力,可调遣八百精锐刺客混入其中。”
“燕国虽不及楚强,然先王遗愿仍在,愿献五百精锐刺客助阵。”
其他各国亦纷纷响应,皆知郡县制一旦确立,昔日霸业将彻底崩塌,故无不全力以赴。”嬴奇乃嬴正倚重的储君,其亡则嬴正必暴怒,恢复严苛正令,致民心尽失,郡县制亦随之瓦解。”
“这,是我们最后的希望。”
“为了复国!”
“为除暴秦,以雪深仇。”
“我辈必当全力以赴。”
“此外,咸阳潜伏的细作以及对嬴奇不满的官员,皆可联手行动。”
张良冷笑言道。
忽而有急报传来。”报!”
“来自咸阳的秘密情报!”
一名探子匆匆入屋。”什么密情?”
张良急问。”秦王嬴正已将王权交付太子嬴奇,自己退居二线。
所有生死大权、国之大事均由嬴奇决断。”
探子躬身禀报。”秦王果然胆识过人。”
“正值壮年便将权力全盘托付,他难道不怕嬴奇日后取而代之吗?”
“或许在他看来,嬴奇胜过自己,故有此决策。”
“作为开创一统天下的君主,秦王的气魄确实罕见。”
虽为敌手,亦对其有所敬佩。”诸位。”
“秦王此举,因发现秦国王后尚在世,即是嬴奇之母,她一直隐匿身份。”
“而且……”
探子欲言又止,面露迟疑。”还有何事?”
张良眉间微蹙。”秦公子胡害、李高及与我们联络的诸多权臣已被嬴奇满门抄斩。”
“咸阳已遭血洗,我方不少探子伤亡惨重。”
探子恭敬补充。”什么?”
众人神色骤变,皆感惊惧。”竟连胡害也被嬴奇所杀?”
“那是嬴正之子,嬴正怎能忍心下手?”
“难怪嬴正会移交权力,想必是他顾念父子之情,不愿亲自动手,才让嬴奇代劳。”
“参与此事者众多,竟被嬴奇毫无顾忌地尽数清除。”
“诸位。”
“再不行动,就来不及了。
嬴奇手段比嬴正更为狠厉,且他非帝王,行事更无拘束。”
“我意已决,即刻发难。”
“否则再无机会!”
"没错,立刻行动,否则时间拖久了会有变数。”
"嬴奇不死,我们的复国之愿便难以实现。”
"秦王嬴正或许还能耗时间,但嬴奇正值壮年,我们根本不可能熬得过他……"
六国残余势力在此密谋。
然而,对此事,嬴奇尚不知情。
即便知晓,他也只会淡然一笑。
他们对秦国的算计确实阴狠,刺杀、煽动民心、种种手段花样百出。
但他们未曾察觉,面对绝对实力,所有谋划都是徒劳。
嬴奇先前处于先天境界时,他们的刺杀不过是闹剧;如今他已达宗师之境,即便刺客人数再多、再精锐,依然只是无用之举。
秦王宫,阿房宫。
冬儿归来后,嬴正将王后的宫殿命名为阿房宫。
自交权给嬴奇那天起,嬴正便日夜陪伴冬儿身旁,试图弥补二十多年的亏欠与分离。
对嬴正而言,昔日冬儿离世的消息令人痛彻心扉,而今重逢,对他来说便是失而复得,倍加珍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