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公子认为其他公子会坐视李奇得此殊荣,甚至获得监国太子般的权力吗?”
淳于越冷笑道。”老师的言下之意是他们也会弹劾李奇,劝谏父亲?”
浮苏问。”此事毋庸置疑。”
“胡害、公子高等人对太子之位亦不会轻易让步。”
“这次便给李奇一个警示,也为大王正一正规矩。”
“让他明白,即便登基为王,也绝不能过分违背礼法。”
淳于越冷言冷语,眼中透着狂热。”老师,学生与李奇并无深仇大恨,如今要弹劾他,是否有些过重?”
浮苏迟疑地说道。”李奇身为武安君,权高位重,却对大王委任之事不加推辞,更是对劝谏置若罔闻,这已属失职。
此为其一。”
“若对他施以惩戒,也算是弥补对公子无礼之举。”
“即便公子尚未正式立为储君,但作为长兄,李奇对他如此无礼,实在不合规矩。”
“记住,为君者切忌心慈手软,更不可妇人之仁。”
淳于越叮嘱道。”弟子明白了。”
浮苏点头应允。
同一时刻。
胡害府邸。”公子,消息已传至浮苏那边。”
“淳于越定不会善罢甘休。”
“浮苏的老师淳于越向来标榜儒家贤士,主张以礼治国。
此次大王让李奇批阅奏章,明显有悖礼法,淳于越必然出手。”
“他必定会让门下御史弹劾李奇,甚至可能弹劾大王违背礼制。”
“我们只需顺势而为即可。”
李高冷笑着,目光得意地看向胡害。”浮苏那迂腐之人定会认为父王此举会惹怒我们这些公子,但这与我们何干?”
“他总以长子自居,自认太子之位稳固,还时常以礼法约束我们兄弟。
这一次设下陷阱,就等他往里跳。”
胡害也冷笑回应。”李奇乃我大秦武安君,军中威望无人能及。
若浮苏因此事与他彻底交恶,日后李奇断不会坐视浮苏登上帝位。”
李奇的处境愈发微妙,他已然成为浮苏争夺太子之位的最大阻碍。
为了自保,李奇绝不会坐视浮苏登基,必将成为浮苏的强劲对手。
而公子你无疑是抗衡浮苏的最佳人选。
若能得到李奇的支持,在军中你将获得坚实后盾,削弱浮苏的影响力。
李高对此颇为自得,这一切均是他为胡害精心设计。
浮苏听闻母妃传来消息,称章台宫的嬴正要求李奇批阅奏折,但他深知母妃不可能知晓此事,这定是李高故意透露风声。
浮苏自信满满地认为,有老师相助,太子之位非他莫属。
胡害同样激动不已,他相信淳于越、武安君李奇乃至浮苏本人,都被李高巧妙布局,不得不受其掌控。
胡害与兄长浮苏虽同有师承,但浮苏有淳于越辅佐,而胡害则有李高为谋主。
此时,秦始皇让李奇批阅奏折一事已在某些人的推动下,悄然传至咸阳权贵之间。
即便李奇知情,他也无动于衷。
毕竟这并非他的意愿,而是皇帝的要求。
若有人借此生事,李奇也不会客气,直接反击。
凭借先天境的修为,李奇无所畏惧。
蒙府内,祖孙三代齐聚。
除蒙田外,蒙骜、蒙武、蒙逸皆在此。
他们围聚于一根石柱前,蒙骜和蒙武目光专注,似有深思。”逸儿,你确定这是被轻轻一掌击成这样?”
蒙武沉声询问。”父亲,我非常肯定。”
蒙逸答道,“那天我和韩非在此饮酒,因彼此误解,韩非忽然提及武道修为,我好奇追问,他可能酒醉,便起身朝这石柱拍了一掌。”
“事情发展到如今这般地步,皆是缘由于此。”
蒙逸凝视着石柱上的裂痕与掌印说道。
蒙骜和蒙武神情凝重,目光牢牢锁定那些深深嵌入石柱的掌印,心中震撼不已。”这样的景象……真的可能出自人力吗?”
蒙骜与蒙武对视一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
身为多年统帅,他们深知军中不乏力能扛鼎之辈,但要在如此坚硬的石柱上留下这般痕迹,绝非常人所能为。”逸儿,将当时的情形再详细讲述一遍。”
蒙骜沉声吩咐。
蒙逸点头应允,将所有经过清晰道来。
蒙骜和蒙武屏息聆听,二人眉宇间尽显惊愕。”你们彼此都有误解。”
蒙武缓缓开口,“当初你与韩非约定,只因他曾在朝堂替奇公子发声,而后相谈甚欢。
一句答谢之词,却让双方误认为对方是同路人。”
“你误以为他是奇公子的支持者,知晓其身份;而他则认定你是奇公子的亲信,习练所谓的武道。”
蒙武剖析得细致入微,蒙逸随之点头认可。”何谓武道?又何谓修为?”
蒙武目光闪烁,转向蒙骜问道:“父亲见闻广博,昔日武安君在世时镇守四方,您可曾听闻?”
“武力、勇力我尚能理解,但这‘武道’二字从未听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