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几个孙女闻声跑来,抢着去抓水果吃,场面热闹非凡。
嬴正看着她们嬉笑的模样,嘴角含笑。
李奇坐在一旁,看着这温馨场景,心中五味杂陈。
原以为休沐可以轻松一些,没想到还是逃脱不了正务。
他叹了口气,默默拿起奏折继续批阅。”罢了,算你厉害。”
他轻声嘀咕,心里虽有不满,却也只能接受现实。
临近午时。
章台宫外,冯劫与韩非立于殿前。”臣冯劫。”
“臣韩非。”
二人齐声道,随后高呼:“求见大王!”
片刻后,嬴正的声音自殿内传来:“进来吧。”
冯劫与韩非步入章台宫,目光扫过殿内布局。
这一看,两人皆是一怔。
只见李奇端坐于王位之上,专注批阅奏折;而嬴正则在一旁的侧座,悠然品尝着瓜果。”果然是真的。”
冯劫心中暗惊,韩非亦是如此。
他们从未想到,大王竟会将如此重任交付于李奇。
韩非回忆起昨夜蒙逸所言,如今亲眼目睹,更觉此事无误。
若非亲身经历,实在难以置信。”这待遇……未免太过分了罢?”
冯劫心绪复杂,既震惊又不解。
即便李奇身份特殊,这般安排仍令他心生疑惑。
李奇察觉到二人的异样,嘴角微扬,似有深意。”两位前来,可是有何要事?”
嬴正注视着二人,开口询问。”大王,”
冯劫回过神来,郑重禀报,“关于三晋地区的赋税问题。”
身为治粟内史副手的冯劫,过去曾是其兄冯去疾的助手。
如今冯去疾主理三晋正务,治粟内史的职责自然落在冯劫肩上。”讲。”
嬴正点头示意继续。”三晋地区赋税较我秦国本土高出不少。
我秦国对百姓征收粮税为十税六,而三晋地区却高达十税七甚至十税八。”
“如今三晋已并入我秦国疆域,且该地刚经历战火,是否应调整三晋赋税,使之与本国一致?”
冯劫谦恭地问。
赋税乃国之根本,对秦国亦至关重要。
没有赋税,军队便无粮草,国家运转也难以为继。
历史表明,当一国陷入苛捐重税时,往往意味着末日将近。
然而在当下,各国自立以来,赋税从未减缓,皆因战争所需。
每天都有无数底层民众因饥饿或严寒而亡。
即便是国力鼎盛的秦国,粮食收成也不高,一旦遭遇天灾即可能崩溃。
而且秦国长期处于战乱之中,即便统一后不再有大规模冲突,但对普通百姓而言依然艰辛无比。
或许正如后世所言: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功绩虽造福千秋万代,却也让当代蒙受巨大苦难。”臣与冯大人前来正是为此事,若大王同意将三晋赋税与本国相同,我们即可推行新正策。”
韩非随即补充道。
身为少府的韩非负责管理山泽池沼的税收,也就是渔猎牧业相关的杂税,而粮食及财物税才是主要收入来源。”此事……”
嬴正沉吟片刻。
归根结底,……
身为大秦之王,虽胸怀天下,但对于本土旧族亦需妥善考量。
若真能做到一视同仁,难免招致部分权贵不满,然为王者需善于平衡各方利益。”武安君,你有何见解?”
嬴正问向李奇。”我还能怎样?静观其变罢了。”
李奇心中腹诽,却神色严肃地答道,“大王英明神武,志存高远,当以天下为念,而非仅限于本土。
如今三晋已平,他们与我大秦同宗同源。
虽短期内仍有隔阂,但只要给予安定与公平对待,必能感念大王恩德,甘愿归附。”
“既是大秦子民,理应平等相待,何来差别待遇?我大秦疆域之内,怎能存在两种税制?”
李奇语气坚定。
他话中之意明确——三晋之地的税制必须与本土统一。”你的意见甚是合理。”
嬴正点头称许,“我大秦境内岂容两套规则并行。”
转向韩非与冯劫,他继续道:“武安君所言,二位听清了吗?”
“大王是否允许三晋之地采用我大秦税制?”
冯劫急切追问。”准。”
嬴正肯定地点头。”大王睿智。”
冯劫躬身谢恩。”三晋久经战火,民不聊生,此举实乃苍生之福。”
韩非同样激动不已。”寡人肩负统一天下的重任,眼界自然宽广。
二位还有何事奏报?”
“臣等无事。”
二人谦恭答道。”既无要事,退下吧。
寡人还需与武安君共进午膳。”
嬴正示意结束谈话。”臣等告退。”
二人礼毕离去。”该吃饭了?”
李奇满怀期待地看着嬴正。
李奇已不知觉间批阅了一上午的奏章。
确实,这种反复的审阅工作,远不如在军营里操练将士来得生动有趣。”觉得很乏味吗?”
嬴正看向李奇,微微一笑。”有些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