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嬴正身亡,秦国必然陷入混乱。
届时,我国燕国联合齐、楚两国攻秦,定可一举灭之。”
“我国燕国亦将迎来崭新时代。”
燕丹满脸得意地笑着,浑然未觉自己已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此事父王可知情?”
身为一国统帅,庆秦又怎会不清楚燕丹此举的荒唐与愚昧。”自然不知。”
“若让父王知晓,他绝不会允许本太子冒险行事。”
燕丹淡然笑道。”唉,太子。”
“您闯下大祸了。”
“速召回刺客,切勿刺秦,否则我国燕国将彻底覆亡。”
庆秦急切劝道。
太子丹嘴角含笑,轻描淡写地对上将军庆秦说道:“无须这般忧虑,我已言明此计万无一失,况且使者业已入秦,即便快马加鞭也难以挽回。”
此次刺秦之举,他胸有成竹,毫无惧意。”殿下,您……”
庆秦面色骤变,意识到一场针对燕国的大难即将降临。
作为臣子,他虽有满腔愤懑,却碍于身份,无法直言责备。”殿下可知刺秦若败会有何等后果?”
庆秦语气带怒质问。”秦野心勃勃,意欲吞并天下。
若不刺杀嬴正,他依旧会兴兵犯我燕境;而今此举尚存一线生机,只要嬴正身陨,秦国必乱。”
太子丹冷笑,全然无惧。
既已下定决心,他早已权衡利弊。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若能成事,局势必将改写。”殿下,此举实乃冒天下之大不韪!”
“此事我必须禀告父王!”
庆秦无奈拱手告退,快步奔向王宫。
目送庆秦离去,太子丹依旧坦然自若。”或许吧,诸位皆认为我行事鲁莽。”
“但若不如此,燕国早晚难逃嬴正侵吞。
刺秦虽险,却是唯一出路。
哪怕孤注一掷,也好过坐视 ** 。”
他目光坚逸,对刺秦计划充满信心。
燕王宫内,燕王喜正忙于处理朝正。
这位燕王虽非昏庸之辈,也谈不上雄才大略,属守成之主。”报——”
“上将军求见!”
侍从恭敬禀报。”宣!”
燕王喜抬头应道,随即传令召见。
寺人立即上前回应。
庆秦神情急切地闯入大殿,俯身跪拜:"臣参见大王。”
"上将军请起。”燕王喜微笑示意。”大王,大事不好。”庆秦神色凝重,欲言又止。”何事让上将军如此焦虑?"燕王喜关切询问。”秦国吞并魏国,却未对我燕国开战,此举似无正当理由。”庆秦道。
燕王喜平静回应:"齐楚亦同理。”
"然而..."庆秦犹豫片刻,终究还是开口:"太子他..."
"太子做了何事?"燕王喜脸色骤变。
身为父亲,他对燕丹再熟悉不过。
此子喜好虚荣、狂妄自大,行事独断专行,稍有不慎便会惹出麻烦。
尤其此刻,他眼见昔日与自己同在李国为人质的嬴正已成为秦王,权势赫赫,心中必生嫉妒,难保不会冲动行事。”他派刺客潜入秦国,意图行刺秦王。”庆秦低声说道。
燕王喜闻言手中茶杯坠落,面露惊惧之色:"你怎会知晓此事?"
"太子方才来找过臣,亲口承认此事,并打算联络齐楚,集结兵力,待刺杀成功后便挥军攻秦。”庆秦答道。”我岂敢如太子这般轻率?深知此举后果严重。”庆秦继续说道。”若刺秦得手,秦王嬴正诸子皆非良材,秦国势必陷入混乱,难以维持稳定。
但若是失败..."
"那后果将不堪设想。”燕王喜接口道。”原本秦国攻打我国便缺乏正当理由,如今..."
燕王听闻此事,气得浑身发抖,双目赤红,手指颤抖地指向太子:"逆子!他怎可如此胡闹!竟敢擅自行刺秦王。
此举非但无法解恨,反将招致秦军倾巢而出,我大燕必将陷入战乱。
更甚者,齐楚两国定不会相助,反而趁机落井下石。
这都是他惹下的祸端!"
庆秦在旁轻声说道:"大王莫急,此事已成定局,太子所派之人怕是已潜入秦国。
如今唯有祈愿行动顺利,若能取下嬴正首级,或许还能扭转乾坤。
否则,我大燕危矣。”
燕王听到此处,更加焦虑不安,重重叹息:"寡人愧对先祖,此子实在令人痛心。
上将军,你有何对策?"
庆秦沉思片刻,缓缓答道:"眼下只能准备迎战,静待消息。
但愿天佑我大燕。”
燕王殿中,燕王喜怒气冲冲地道:“上将军,你速去将那个逆子绑来,若不惩治他,我有何颜面称燕王!”
上将军沉吟片刻,缓缓开口:“大王,此时尚未到时机。”
“一切静候结果揭晓。”
庆秦在一旁劝道,“若是事成,再处置太子也不迟。”
燕王喜长叹一声,感慨道:“列祖列宗护佑,望我大燕国运绵延,此子所为虽有悖逆,但也盼他能成大事,否则我大燕恐难存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