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如何是好

作品:大秦:长公子,铁血铁骑破六国|作者:1困呼呼|分类:玄幻|更新:2025-07-01 03:11:06|字数:10168字

“不过……”

嬴正话语稍停,目光转向李斯:“切勿仅凭个人情感行事。

李奇虽年轻,却不鲁莽,他岂会不知秦法严苛、王权至高?”

“臣明白。”

李斯垂首聆听,不敢多言半句。”这李斯。”

“看来日后得设法压制他,但他并无过错,难以寻机动手。”

蒙逸冷眼瞥向李斯。”罢了。”

“此事就此作罢。”

“不知者无罪。”

嬴正沉声说道。”大王英明。”

众臣随声附和,原本主张惩罚李奇的大臣纷纷跪拜。”算算时日。”

“李奇率军伐魏已逾两月,魏国应有战报传来。”

嬴正突然开口。”报!”

嬴正话音刚落,大殿外传来急促呼喊。

一名八百里加急的锐士快步闯入殿内。”魏国急报?”

嬴正霍然起身,凝视着这名闯入的传令兵。”臣乃寒郸大营李奇上将军麾下亲卫营士卒,受命传达魏国捷报。”

士兵激动地禀告。”捷报?”

嬴正微怔,旋即面露狂喜。

满朝文武亦目瞪口呆,注视着这名士兵。

李奇与王简联手伐魏不过两个月,怎会有捷报传来?

能称为捷报,定是大胜,否则只是寻常军报。”速呈上。”

嬴正期待地说道。

但随即想起这是长子首次主导的灭国之战,理应让满朝共闻,遂改口:“不,不必呈上,你当众宣读即可。”

“臣遵旨。”

士兵立即取出捷报展开,高声诵读:“臣李奇,敬呈大王。”

李奇受大王重托,肩负灭魏重任,自抵达李地后便马不停蹄。

仅三个月,他便暗中联络王简上将军,部署函谷大营东进攻魏,自己则率军南下。

在边境一役,李奇击败魏国名将庞雄率领的二十万大军,攻破魏境防线。

魏无忌闻讯撤回主力回防大梁,集结全国兵力固守,期望借助大梁城坚不可摧之势,等待齐、楚、燕三国援军共同对抗秦军。

然而,李奇与王简的五十万大军却对大梁城围而不攻,持续了整整十八日。

这一举动让满朝上下皆感疑惑,不明白其中深意。

直到亲卫续报道:“魏无忌是魏国栋梁,麾下兵力近四十万。

若强行攻打,必定损失惨重。

因此,我军采取围而不攻之策,制定破国之计。”

“我军三十万精锐负责挖掘堤坝,函谷大营的三十万锐士则砍伐树木建造船只。”

“十八日后,黄河泛滥,大梁城被洪水淹没。”

……

听罢此言,嬴正震惊不已,群臣亦对此奇策惊叹不已。”决堤黄河,以水灌城?”

“这真的可行吗?”

“若是可行,即便魏无忌将大梁城加固至铜墙铁壁,在自然力量面前也毫无意义。”

“从这份捷报来看,李奇将军已大功告成。”

“倘若属实,大梁城毁,魏国已基本覆灭。

接下来只需逐步吞并魏地,不出数月,魏国必归秦国所有。”

想到这里,满朝文武无不心生震撼。

李奇以黄河水灌大梁之举,确实令人难以置信,堪称惊世骇俗。

臣引黄河之水,一举倾覆敌城。”大梁近四十万守军被洪水冲散,城池化为废墟。”

“臣未损一兵一卒,便攻破魏国都城,毁其根本。”

“大梁成泽国后,臣率舟师深入,击杀魏国信陵君魏无忌及魏王。”

“魏国大势已去,余下疆土不过数月即可尽数收服。”

“此捷报,臣李奇敬呈。”

读毕,士兵神情振奋。

满朝文武顿时鸦雀无声。

即便高居帝座的嬴正,亦难掩震惊与欢喜。”李奇,吾儿真乃当世战神!”

“得此子为嗣,实乃吾之大幸,亦是亡妻梦璃冥福。”

嬴正心潮澎湃,仿佛亲历那场洪水浩劫。

这般胆识谋略,普天之下,舍此儿其谁?

魏庭重臣、魏王皆陨于他手,魏国自此无力回天。

……

良久,嬴正方回过神来。

笑意洋溢于眉宇之间。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嬴正虽才华横溢,但他的儿子们似乎都未能展现突出的才能。

然而,有了李奇,这一看法将彻底改变。

作为嬴正之子,李奇堪称大秦最卓越的将领,战无不胜。”好!好!好!”

嬴正连说三声,语气中难掩激动之情。”李奇,”

嬴正兴奋地说道,“不愧是我大秦上将,这般辉煌胜利,天下间又有几人能及?”

满朝文武见嬴正如此喜悦,纷纷上前祝贺:“恭喜大王,有李奇这样的上将,我大秦统一天下指日可待。”

李奇此次的捷报令群臣无不震惊。

他以黄河之水倾覆敌城,使魏国都城沦为废墟,更斩杀魏无忌、魏王,这般战绩怎能不令人振奋?

“幸亏李奇是我的部将,若他是敌人,那对我大秦而言将是莫大的威胁。”

众人感慨之际,也有人发出如当年王简般的叹息:每逢李奇出征,必克敌制胜,其领军从未尝败绩,堪称大秦的常胜将军。”启奏大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页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秦:长公子,铁血铁骑破六国》,方便以后阅读大秦:长公子,铁血铁骑破六国第96章 如何是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秦:长公子,铁血铁骑破六国第96章 如何是好并对大秦:长公子,铁血铁骑破六国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