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暗自一笑。
身为大秦权贵中的佼佼者,王简与桓漪在朝中权势显赫,若能得他们青睐,日后定会受益匪浅。
次日。
代城外,近六十万秦军严阵以待。
无数披甲将士矗立城下,数百架投石机、弩炮,以及同样数量的临车、数千张云梯整齐排列。
两大营的所有攻城器械均已准备完毕。
战鼓轰鸣,震撼天地。
代城之上,几位将领注视着城头的李牧,神情忧虑。
李牧约莫五十岁上下,较王简等人年轻不少。”上将军,”
一位将领开口,“秦军似已决定全力进攻,不再只是试探。”
在这个年纪便能成为一方上将,足以彰显李牧非凡的能力。
他之所以能统领代地大军,或许与他的身份有关,毕竟他是代地人,若让李地将领接管,必然引发代地人的不满。
李国历史遗留的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强攻便强攻吧。”
李牧站定在城头,冷静地看着逼近的秦军锐士,仿佛早已预料到这一刻。
数月前,他收到诏令后南下增援,却在接近寒郸时得知噩耗:廉颇战死, ** 驾崩。
这表明李国彻底失败,他随即下令班师回朝,并部署防御。
此时,李国宗室尽落李奇之手,代地已无李氏余脉。
李牧明白,无法再扶持新的君主,唯有以死抗争。
众将惊呼:“上将军,秦军派出了人马。”
“那个驾驭猛虎的人,莫非是李奇?”
据情报,秦军上将李奇以猛虎为座驾。
果然,他亲自来到代地。
李牧凝视前方,只见一名身穿铠甲、驾驭血虎之人缓缓行来,身后跟着十余名携带食物和美酒的士兵。”他意欲何为?”
“莫非要劝降?”
李牧皱眉沉思。
此时,李奇距城关仅三十丈,若发箭,必是万箭齐发之势。
然而,李奇神色自若,抬头朗声道:“李牧将军,可愿出城一谈?”
“上将军,此事恐有伏笔。”
“这李奇惯会耍弄心机,不得不防。”
“是啊,在南阳之战,李奇正是以计谋诱使庞煖将军中招,最终导致全军覆没。”
“此人心思深沉,必有隐情,绝不可掉以轻心。”
“属下建议,直接用乱箭射杀……”
几位代地将领听闻李奇邀约后,立即严肃地向李牧进言。
李牧瞪了他们一眼,冷声喝道:“战场上本就讲究兵法谋略,用计亦为常事,成败关键在于是否能克敌制胜。”
“再说南阳之战,李奇何曾使用诡计?他堂堂正正取胜,而我们派刺客暗害他,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奸计吗?”
众人闻言顿时哑口无言。
确实如此,若连兵法谋略都算作奸计,那他们派刺客的行为岂非更不堪?
“李奇敢于孤身前来,足见其胆识。
若他怀有恶意,这样的行为才真正让人不齿。”
“打开城门,我亲自出关与他相见。”
“两军交战,士气最为重要。
李奇既敢至此,若我李牧退缩,又如何能让麾下将士保持斗志?”
李牧沉声说道。
随即转身下关。
他独自一人策马直奔城外李奇所在之处。”李牧,特来一谈。”
李牧下马后,面无表情地对李奇说道。
见李牧态度冷淡,李奇并未介意,也从马上下来。
几名随从立刻上前摆好桌椅与坐垫,茶水、烈酒早已备妥。
安排妥当后,李奇身边的随从返回军阵。
此刻,偌大的战场仅余李奇与李牧二人。”请坐。”
李奇坐下后,伸手示意对面的李牧。”嗯。”
李牧简短回应,落座后与李奇相对而坐。”久仰李牧将军威名,今日得以一晤,实乃荣幸。”
李奇微笑举壶,为彼此斟满一杯酒。
李奇威名赫赫,数年间从普通士兵升至上将之位,此等成就举世罕见,更兼其年少成名,更是前无古人。
李牧今日有幸得见,但若李奇欲劝降,实属多余。”李将军客气了,不妨一同饮酒。”
李奇举杯相邀,言辞间充满豪情。
李牧坦然接过酒杯,“自当奉陪。”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饮尽杯中酒。”李将军难道不怕我心存他念?”
李奇轻笑。”以将军之智勇,断不会行此等事。”
李牧镇定回应。”李将军过誉了。”
李奇再次举杯,“倒是有一事不明,敢问将军心中如何看待这天下局势?”
“诸国各有千秋,然秦国情势独特,历代明主奠定了今日基业。
放眼天下,能与其抗衡者寥寥无几。”
李牧略显惆怅,“如今李国大势已去,只盼能以血肉之躯守护故土。”
李奇摇头,轻叹道:“你以为这就是当今天下的局势?”
李牧目光微凝:“难道不是如此吗?”
李奇缓缓道:“你只看到各国割据,秦国拥有统一天下的根基。”
李牧神情一滞。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