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禀大王!”
“寒郸传来捷报!”
“李奇上将军特献厚礼,并呈亲笔奏折。”
一名锐士疾步进入大殿,满脸激动地高呼。
整个殿堂瞬间寂静无声。
随后,无论是朝臣还是嬴正本人都难掩激动之情。
期待已久的捷报终于到来,带来了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当捷报传来,嬴正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满朝文武也随之松了一口气。
这一捷报意味着王简已及时赶至寒郸,支援了李奇。
李高快步入殿,双手接过捷报,随后疾步登阶,毕恭毕敬地将捷报呈至嬴正面前。”宣读吧。”
嬴正语气威严,目光灼灼,“让满朝文武都知晓寒郸的大捷。”
“是。”
李高领命,迅速展开捷报,朗声念道:“臣李奇奏报大王——”
“数月前,南阳之战大捷,臣侥幸策划击败李魏联军,焚烧敌军十八万,重创李魏联军。
为把握此良机,臣封锁南阳战况,阻止败绩外泄。
料想大王雄心勃勃,必定不会错过改变局势的机会,定会挥师伐李。”
“于是,臣暗中调兵北上,以伪装的李军攻占晋阳,未费一兵一卒便得城池。
数日后攻克安阳,直逼寒郸,并最终攻陷寒郸,城中官员文武悉数逃离。
随后,臣下达王令召廉颇回援,使边境空虚。”
“廉颇领军回防,围攻寒郸八日。
第八天,廉颇发动最后攻势,臣果断出击,击杀了廉颇,并趁李军溃败之际,率领秦军铁骑出城杀敌,一举奠定胜局,斩敌无数,俘虏众多。”
“廉颇败后,余部逃散,臣亲自率军追击,在寒郸以北成功拦截叛军及文武百官。
李偃拒降,已被臣斩首,其余家眷、官员尽被俘虏。”
“此战之功,不仅属臣个人之力,更有麾下将士浴血奋战之功,亦有王简将 ** 速派兵增援之功。”
至此,李奇亲笔书写的捷报圆满结束。
李国,寒郸城下。
廉颇统率数十万精锐,攻势如潮。
然而,李奇率锐士八日坚守,城池巍然不动,此功绩堪称旷世之举。
廉颇乃当世名将,昔日与白起齐名。
如今却在李奇手下折戟沉沙,与当年战死于南阳的庞煖一般,虽一生荣耀,却为他人作嫁衣裳。
捷报传来,嬴正抚掌大笑:“好!好!好!”
眉宇间尽是欢愉。
李国两大上将相继陨落,**偃更被斩杀。
李国元气大伤,覆灭指日可待。
即便仅剩李牧,以秦军三方军团之力,围歼不过轻而易举。
满朝文武皆兴奋不已,齐呼:“大王圣明,李亡已成定局!”
“启禀大王。”
一名锐士单膝跪地道,“李奇上将军有薄礼敬献,此刻已在殿外。”
“何物?”
嬴正目光微凛。”乃李偃 ** ,由李奇将军从李国护送至咸阳,请大王发落。”
这锐士高声说道,随后朝着殿外喊道:“抬进来。”
应声响起。
十几个锐士抬着一口简陋的棺椁步入大殿。
掀开棺盖,李偃僵硬的 ** 呈现在嬴正以及满朝文武眼前。
他的双眼圆睁,死不瞑目,被每一位秦国臣子看得清清楚楚。”一位王竟这般狼狈地躺在这样简陋的棺木里。”
“多么可悲,可叹。”
“但这就是胜者为王的道理。”
“曾经不可一世的李偃如今化作一具枯骨,或许他从未料到这样的结局。”
秦国的文武百官看到李偃的 ** 后,不禁冷笑连连,然而每位臣子眼中都闪烁着骄傲的光芒。
仅仅两年时间,已有两位国君丧生于秦国将领之手,而且是同一个人。
虽然他们并未直接参与杀王之事,但秦国今日的强大,也有他们的贡献,因为他们身为秦国臣民,一直为国家效力。
嬴正注视着棺椁中的李偃 ** 。
尽管他平日沉稳如山,此刻却也流露出愤怒的神色,双目泛红。”李偃。”
他低声呢喃,浑身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杀气。
站在一旁侍奉的李高低垂着头,满脸敬惧,连大气都不敢喘。”冬儿。”
“你看见了吗?”
“那个曾欺负我们的李偃已经死了,死在我们大将手下。
当年欺凌我们的罪魁祸首,如今身首异处。”
“当初他那样对待我,每次你都陪在我身边,我们一同承受了许多痛苦,可我始终没能找到你。”
“李偃,这个欺凌我们的罪人虽已伏法,但这还不够。
我要灭掉他的国家,让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全部付出代价。”
嬴正凝望着李偃的 ** ,眼底浮现出罕见的狠厉。
即便过去了多年,他仍无法忘怀李偃,也无法忘记在李国遭受的长久欺凌。
当然,对于自己的遭遇,嬴正已淡然处之,但他忘不了的是冬儿——那个以身体为他挡灾,自己却因此遍体鳞伤的女子,他此生挚爱之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