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廉颇平静如水,
攻城本就充满血腥,以人命换城池,自古皆然。”五日之内破城,则局势可改;若五日不破,则李国危矣。”
“边境空虚,各城守军不足五万,难以抵挡王简大军。”
廉颇暗自叹息,
对李偃及郭开等人而言,找到他犹如抓住救命稻草,信心倍增,却未察觉李国已到生死存亡之际。
李军不断冲锋,
秦军毫不留情,箭如雨下。
当李军逼近城下,云梯搭起时,上百架投石机已装填巨石,锁定目标。
巨石砸落,
击毁李军攻城器械。
寒郸攻防战全面展开。”血虎,汲取战场之力,助你成长。”
李奇注视身旁的血虎,心意相通。”吼!”
血虎低吼一声,
周身泛起浓烈血光。
随即,
战场上众多阵亡李军的煞气、血气、杀气纷纷向血虎聚集,被其吞噬,使之愈发强大。
此战,
注定是李国的败亡之战。
李奇坚守寒郸,背城而战,无路可退,城内储备了数月的粮草。
即便廉颇攻势凌厉,
李奇亦无所畏惧。
秦军锐士,
绝不会像李国君主般弃城而逃。
只等坚守寒郸,不过数日,战局便见分晓。
待王简率大军抵达,廉颇苦撑的李国局面必将崩塌,即便他再做挣扎,也无力扭转秦灭李的天命。
---
咸阳,章台宫。
秦廷重臣齐聚,围绕着嬴正案前悬挂的天下图议论纷纷。”桓漪军至何处?”
嬴正目光沉稳,威严发问。”三日前接报,桓漪已出函谷,料想此刻与王简合军一处,开始灭李。”
尉缭躬身答道。”蓝田、函谷两营六十万大军,足可灭李。”
嬴正点头认可。”大王,”
李斯上前一步,“当初应派使者赐诏李奇,令其先攻李才是。
李奇未奉诏便起兵攻魏,这不仅让秦错失李国首尾难顾的战略良机,还会使秦同时对李魏两线作战,实非明智之举。”
王绾附和:“廷尉所言极是。
李奇若擅动兵,势必先攻魏。”
“二位之见,我却不敢苟同。”
尉缭微笑着开口。”愿闻尉缭大人高见。”
李斯与王绾齐齐望向他。”李奇必攻李。”
尉缭直言不讳。”何以断定?若李奇真攻魏,岂非为秦埋下隐患?以秦之国力,亦无法同时灭李魏。”
李斯语气严肃。
他话锋一转,竟将李奇在南阳立下的战功一笔勾销,更将李奇擅自攻魏定性为动摇国本的大罪。
显然,他对李奇和韩非的旧怨未消,但李奇身为上将军,正面施压无果后,只能暗中布局。”廷尉此言稍显偏激。”
听到李斯的话,尉缭忍不住冷笑一声。”李奇究竟会不会动摇我大秦根本,还得看他是否敢攻打魏国。
一旦他攻魏,后果如何,想必诸位心里都清楚。”
李斯始终固执于这一点。”够了!”
嬴正转身,语气严厉地喝止两人。
尉缭与李斯同时俯身行礼:“大王息怒。”
“李斯。”
嬴正的目光冰冷,“你这次确实过分了。
之前针对李奇,我暂且不提。
但现在他是我大秦上将军,为国家立下不少功劳。
如果你继续无端生事,实在让我失望。”
嬴正盯着李斯,语气中透着深深的寒意。
听闻此言,李斯全身一震,意识到嬴正已经察觉到他的真实意图。”大王息怒,臣知错。”
李斯慌忙跪下认罪。”这是最后一次机会。
我不愿看到朝廷内出现同僚相残的情况。
若有下次,休怪我不讲情面。”
嬴正瞪了李斯一眼,警告道。”多谢大王宽容。”
李斯额头渗出冷汗。”你们可知道,南阳大捷后,我为何没有立即下诏命李奇出兵攻李?”
嬴正环视众臣,语气威严。”臣等愚钝,不知其故。”
群臣齐声答道。”南阳一战,李奇立下大功,可见其智勇兼备。
然而,从咸阳到南阳需耗时至少八日,这段时间足以改变战局。
即便我下令攻李,也毫无意义,因为我相信他能做出最佳决策。”
“我相信他会主动出击。”
嬴正语气坚定。”大王所言甚是。
咸阳距离韩国边境路途遥远,无法及时传令。
而李奇并不了解大王灭李的决心,他不知大王是否会亲率大军进攻。
若贸然攻李,而大王并未出兵,他便可能陷入李国包围圈,全军覆没。”
“这种风险实在不可接受。”
王绾神情严肃地说。
此话一出,冯劫、蒙逸等重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若得知大王欲攻李,自是无妨;然在南阳之战大捷之际,出其不意击溃李魏联军,此乃绝佳时机。
然而,李奇不明大王意图,若大王未出兵,他恐深陷重围,危及全军。”寡人是在赌。”
“赌他李奇懂寡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