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
"杀光拒降李兵,活捉**,取首功!"
然而随着锐士的呼喊声逐渐临近,李偃再也按捺不住。”丞相,你快去看看,为何秦军声音越来越近?难道他们已经攻破城关了?"李偃焦虑地看着郭开。”大王请安心。”
"城内尚有近六万李军,即便用人命填,也要几天才能破城。”郭开谄媚说道。
李偃点头表示认同,稍稍宽慰了些。
李偃正紧张地度日如年,然而还没来得及松口气,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寂静。”报!”
“启禀大王。”
“大事不好!秦军已攻破城关,此刻十几万秦军正涌入寒郸。
大王务必立即撤离,否则后果难料。”
一名守卫宫门的李国将领匆匆进入大殿,声音颤抖地禀告着。”什么?秦军真的破城了?”
李偃的脸色瞬间苍白,眼中满是惊惧:“怎么可能?李佾呢?”
“春平君已战死,我军难以支撑太久,如今大半城池已被秦军占领。
请大王迅速撤离,半个时辰内秦军便会兵临王宫。”
守将语气中充满焦虑与无奈。”这……这怎么会发生?”
“秦军是如何做到的?寡人手握六万精锐,仅仅两三个时辰就让敌军攻进城来?李佾简直废物一个,他害死了寡人啊!”
李偃怒不可遏,破口大骂。”大王,此刻不容迟疑!”
“我们必须立刻撤离,否则一旦秦军攻至宫门,我们就无路可逃了。”
郭开神色慌张,连连催促。”没错,撤退!去找廉颇、李牧,只要找到他们,就能夺回寒郸。
只要他们还在,李国就不会 ** 。”
李偃神情狼狈,连滚带爬地向后殿奔去。”诸位大臣听着!”
“寒郸危急,现奉大王之命,武将负责守卫宫门,确保大王安全撤离;文官各自逃生。”
郭开强压内心的恐惧,勉强维持着最后的威严,随即毫不犹豫地跟随李偃而去。
而此时,殿内的文武百官早已乱成一团。”大王都逃了,我们还留在这里干什么?”
“对,逃命要紧!”
“秦军已经攻入城内,继续留守只会送命。”
“秦人残忍无情,绝不会放过我们!”
众人纷纷丢下职责,争先恐后地向外涌去,整个龙台宫顿时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顷刻间,众多李国大臣四散奔逃,狼狈不堪。
然亦有壮志之士。”大李危难之际,我等身为李臣,当与国家共存亡。”
“诸位,与秦军一战,即便赴死,亦留英名于世。”
“与暴秦交锋,死又有何惧?”
“今日此地便是我辈与秦军血战之所,诸君,能与诸君共事一场,纵死又如何?”
少数李国忠勇之士纷纷抽剑,立于龙台宫中,静候其变。
在这乱世,诸国纷争,朝廷中有贤良之臣,亦不乏奸佞小人;有贪生怕死者,也有无畏之辈。
然而平日难以分辨忠奸,唯有国破家亡之时,方显真伪。
寒郸城内,杀伐不断。
黑甲大军攻入外城,直逼内廷守军。
昔日李国将士尚有殊死抵抗之力,与秦军精锐殊死相搏,然随着袍泽渐少,渐渐转为溃败,向内城及王宫方向撤退。
大秦锐士步步推进,所到之处尸横遍野。
宫门之外。
一位披甲的老将缓步而出,鬓发斑白,神情疲倦却目光坚定,仿佛怀抱必死之心。
他环顾仓皇而来的残兵败将,眼底闪过一丝无奈。”何至于此,我大李竟沦落至此?”
“莫非,这一切真是我儿当年埋下的祸根?”
“长平一役,我儿断送四十万精锐,才致今日之局?”
望着眼前国破山河碎的惨状,老将满面悲戚。”或许,今日正是我李奢为儿赎罪之时。”
说罢,他抽出佩剑,遥望前方官道。
那弥漫全城的杀气,他似已察觉。”吾乃李奢。”
李奢,这位大李的上将军,目光扫过身旁的将士,沉声道:“诸位,若你们贪生怕死,大可转身离去;若想保全大李基业,便随我迎击秦军。
唯有奋战,方能让君王与百官有撤离之机,唯有此,我们才能借助廉颇、李牧两位上将军的力量,彻底击溃秦军。”
他挥舞手中长剑,声音震彻天地。
这一吼,如惊雷般唤醒了仓皇逃至王宫的李军。
年近古稀的李奢,一生历经风雨,曾是李国危难时刻的重要支柱。
即便如今垂暮之年,仍挺身而出,引领残兵。
然而,在许多人心中,他也是个令人唏嘘的存在——那个因长平之战失败、儿子李括被讥讽为“纸上谈兵”
的父亲。
李奢的身影刚逸挺拔,无数李兵深受鼓舞,纷纷围拢而来。”愿与上将军共赴生死!”
有人高呼。”与暴秦血战到底!”
败退的李军逐渐聚集,重振旗鼓。
短短时间内,竟已汇聚五千余人。”好!这才是我大李的勇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