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他也未曾有信心超越韩非。
韩非归秦后,势必与其争夺相邦之位。
尽管韩非为 ** 韩人,李斯亦非纯正秦人,在身份上二人并无二致,且秦始皇向来唯才是举,不分出身。
李奇助韩非除吴达,又保全其性命,此等作为令李斯深感忌惮,两人已成死敌。
得知秦王赐婚李奇,还是嫁与自己不成器的女儿,李斯更是怒不可遏。
当初若能与长公子联姻,却因那山村小子横加阻挠,而后韩非归秦,更令他多了一大劲敌。
这如何不让李斯痛恨李奇。
他恨不得立刻除去李奇。
今日便是李斯发难的开端。
他意图将李奇从主将位置拉下,再逐步削弱其势力。
因此,他紧紧抓住李奇违反秦法、优待降卒这一点作为攻击的把柄。”若论朝堂辩论,本将远不及廷尉。”
“然而,廷尉对军中事务和带兵之道能了解多少?”
“李奇在韩国领兵,数月间是否有过失误?”
“虽然他对降卒的安抚方式不同于以往秦国处理降卒的方法,但这足以让降卒归顺,加入我秦国。
如果继续采用过去的处置方式,难道就不会发生哗变吗?”
“所以,廷尉若不懂军事,就请勿多言。”
蒙武毫不退让。
李斯用秦律对付李奇,而蒙武则用大军稳定局势,确保韩国境内安定来支持李奇。
最终,一切还需秦王裁决。”恳请大王严惩李奇。”
李斯并未与蒙武争论,而是向嬴正深深一鞠躬。”李奇改变处置策略,使降卒归心,此乃大功一件。
若日后我秦 ** 队沿用此法,无论多少降卒皆可为我所用,望大王厚赏李奇。”
蒙武同样躬身行礼。
看着朝堂上针锋相对的二人,其他大臣保持沉默,没有插话。
他们自然察觉到李斯今日的举动不同寻常,显然是针对李奇展开攻势。”启禀大王。”
“上将军桓漪在殿外求见。”
李高上前恭敬禀报。”桓漪?”
“他为何回来?”
蒙武颇为惊讶。
秦国四位上将军:蒙武、王简、桓漪以及位列次席的大将王龁。
目前,秦军之中,这四人堪称领军之才,是各自负责一方的将领。”传唤。”
嬴正语气威严。
回应之后,桓漪披挂整齐步入大殿。
见到嬴正,他立即跪下行礼:“臣桓漪,拜见大王。”
“免礼。”
嬴正挥了挥手,随后问道:“今日为何从蓝田大营返回?”
“近一年来,蒙武与王简在外征战,唯有我在蓝田大营无事可做。
恰逢此时需向咸阳述职,因此前来觐见大王。”
桓漪微笑着说道。”说到李奇,他现在确实驻守韩国吧?”
桓漪面上浮现笑意。
李斯与蒙武的目光齐齐投向桓漪。”不错,他目前仍在韩国境内镇守。”
嬴正回答道。”李奇实乃难得的人才,既有胆识又有智谋。
尽管我在蓝田大营,但关于他的事情却十分清楚。
年纪轻轻便才华横溢。”
“听闻此次他在韩国调整了对待投降士兵的方式。
给予每位降卒以恩典和赦免,甚至提供加入我秦 ** 队的机会。
此计甚妙,既能让降卒对我军心生归属,也能让他们获得重生。”
“过去我秦国处理降卒有两种方式:一是分散各地劳役,但这耗费国力,还常引发冲突;二是将其编入刑徒军充当炮灰,虽能减少正规军伤亡,却隐患重重,毕竟这些人一旦持械便是战士,也曾多次发生叛乱。”
“李奇的方法则是善待降卒,视如兄弟,编入我军序列,立功即可赎罪,正式成为我军战士。
同时安排精锐监督,彻底避免叛变风险……”
“此乃良策,也是最妥善的处理办法。”
桓漪兴奋地对嬴正说道,显然对李奇充满赞赏。
可见这一年来,身为一方统帅的桓漪虽未亲自上阵,却一直关注着韩国战况,对屡建奇功的李奇印象深刻,尤其是他对降卒的新正策更是令他眼前一亮。”哈哈哈!老桓,你倒是眼光独到啊。”
嬴正笑道,“李奇可是从我的雍城大营走出的。”
听桓漪如此夸赞李奇,蒙武也忍不住笑了,得意洋洋地说:
蒙武、王简、桓漪三人皆以在秦国建功立业、培育杰出后辈为目标,彼此竞争。
这次雍城大营涌现出李奇,无疑令整个秦国为之瞩目。”哼。”
桓漪冷笑着看向蒙武,对他的炫耀颇为不满。”桓漪上将军此言有些过头了。”
李斯急忙插话,语气严肃,“李奇在韩国释放降卒,更改了我秦国既定的降卒处理办法,这是大罪。
今日我正要奏报大王,要求严惩李奇。”
看到桓漪刚到就力挺李奇,李斯立刻紧张起来:“廷尉大人,您又在打什么主意?李奇是我秦国最年轻的主将,战功卓着,为灭韩立下大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