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执掌韩地军务,我只有一要求,便是韩地稳定,完全纳入我大秦版图。”
“李奇,切勿令我失望。”
诏命至此结束。
此诏不仅对李奇进行了封赏,更展现了嬴正对他的重视与信任。
从这份诏书里,人们能清晰感受到一股至高无上的王者威严,以及蕴含其中的劝勉与警示。”大王对李奇的厚爱实在深厚。”
“竟直接由万人将晋升为主将,一步登天。”
“连升十 ** ,已属权贵之列,令人侧目。”
“李奇尚不满十八岁,年纪轻轻便有这般成就,实属罕见。”
“负责镇守韩国疆域,总揽军务,虽名为主将,实则职权远超,已达镇守上将级别。”
“大王对李奇的恩赐,堪称空前绝后。”
“然而。”
“这一切皆是他应得的。
他提出的疗伤之法与金疮药,极大提升了我军伤兵存活率,惠及百万将士,此功绩卓着。
更何况,他亲手除掉韩王,消除了隐患,此举更是意义非凡。”
“李奇担任镇守主将,我们心悦诚服……”
大殿中的诸将得知诏令内容后,一方面惊叹于秦王对李奇的重用,另一方面虽有几分羡慕,但并未滋生嫉妒之心。
毕竟,李奇今日的地位完全凭借自身功绩取得,未曾借助任何权势背景,他今日所得理所当然。”李奇,接旨!”
蒙武高声宣读完毕,将诏书合起递给李奇。”臣李奇,领旨。”
“多谢大王厚恩。”
李奇连忙跪拜叩谢,双手接过诏书。
内心无比振奋,果然如他所料,秦始皇将韩国事务交予他全权处理。”秦始皇果然是名副其实。”
“诏书之中,既有嘉奖又有警示,更见深意。”
“王权在他手中运用得如此纯熟,秦始皇,确实深不可测。”
“难怪后来大秦统一后,流传‘始皇不死,天下不乱;始皇若亡,天下必分’的说法。”
“只要他在世一日,谁敢违逆?”
李奇暗自思忖。
在旁人眼里,
秦始皇对李奇恩宠有加,一封王诏便将整个韩地交托于他,同时也以一句“莫负朕望”
彰显出绝对的威严。
表面上看似寻常,实则暗含不容抗拒的王权压力。
李奇听出了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他的荣华富贵皆源自这份权力,若稍有异心,一切将顷刻崩塌。
李奇内心虽不服气,却明白在强权面前无力抗争。
作为重生者,他对所谓天命和皇权始终缺乏敬畏。
他深知秦国统一后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这正是他期待的历史节点。
为了不沦为任人宰割的臣子,他决心修炼至无人敢动的境界。
幸运的是,他有系统的助力,能把握无数机遇。
若无野心,便是庸碌无为。
……
蒙武亲手将王诏交予李奇,语重心长叮嘱:“大王对你青眼有加,韩地重任就交给你了,切勿辜负期望。”
李奇对这对父子印象颇佳,尤其蒙武父子在攻破新郑时帮过他不少忙。
李奇郑重承诺:“请上将军放心,我必不负所托,助秦稳固这片疆域。”
蒙武满意地点点头,又问起正务分配情况。
李奇试探性地询问,希望能理清头绪,做好准备。
蒙武道:“大王已有安排,韩国事务由冯去疾负责。”
李奇点头回应。
他心中清楚得很,秦王将韩国交给他,自然是为了平衡权力。
冯去疾忠于秦王,又由秦王亲自提拔,其家族世代效力秦国,派他到韩国主持正务,无疑是一种监视。
蒙田唤了一声,迅速领命。”末将遵命。”
蒙田随即走到李奇身旁:“李将军,我们商议一下军务调动事宜。”
“好。”
李奇点头同意。
此时,在军中,蒙田也不得不以正式称谓称呼李奇了。
毕竟李奇现在的职位与他相同,都是主将之一。
短短半年间,李奇能有此地位,堪称奇迹。
回到营地,李奇居于上首。
不久后。”将军。”
“您召我?”
屠睢和章寒入帐行礼。”坐吧。”
李奇示意二人就座。”多谢将军。”
两人谢过后分别落座。
李奇告知他们:“今日王命下来,给我升了官。”
屠睢和章寒惊讶片刻,随即诚恳祝贺:“恭喜将军。”
“将军屡建奇功,这次又杀了韩王、灭了李将,必受重赏。”
“恐怕如今已是一方统帅了。”
屠睢带着敬意说道。
李奇轻笑摇头。
二人疑惑:“将军功劳卓着,为何未能得到更高的职位?”
“莫非朝中有小人作梗?”
话至此。
两人皆面露怒色。
尽管追随李奇时日尚短,却早已为其实力与手段所折服。
短短时间内,他们便建下赫赫战功,这在以往是难以企及的。”君上命我为镇韩主将,统领雍城十万大军,兼管所有归降我大秦的韩卒,总领韩境军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