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元年正月初十,汴京城外,白马军营。风雪初霁,阳光洒落在白雪皑皑的营地之上。赵信独自立于练武场中央,手中长剑未出鞘,眼神却如刀锋般锐利。他闭上眼,耳边回响着那日白马山上的低语:
“真正的敌人,尚未现身。”
但他知道——最可怕的敌人,或许不在北地金国,也不在江南叛臣。而在他自己心中。
【旧梦重现:童年阴影浮现】
这一夜,赵信梦见了那个被火光吞噬的小村庄。他看见母亲被官兵拖走,父亲倒在血泊中。他听见幼年的自己哭喊:
“我一定会变强!”
“我要让他们都付出代价!”
醒来时,冷汗湿透衣襟。周远山察觉异常,低声问道:
“圣公……做噩梦了?”
赵信沉默片刻,缓缓开口:
“我一直以为,我是在为天下而战。”
“可现在……我不确定了。”
他低头看着掌心:
“我是为了他们,还是为了我自己?”
“是为了百姓,还是为了复仇?”
【故人归来:昔日挚友现身】
就在这时,一名陌生男子悄然进入军营。他身穿布衣,面容沧桑,眼中却藏着一抹熟悉光芒。赵信一见之下,瞳孔骤缩:
“是你……”
“李青!”
李青,是赵信儿时好友,曾一同逃亡、一同立志改变乱世。但十年前,李青突然失踪,再无音讯。如今重逢,赵信心中百感交集。李青望着他,语气平静:
“你变了。”
“变得像你曾经最恨的那种人。”
赵信眉头微皱:
“什么意思?”
李青轻叹:
“你不再只是守护者。”
“你也成了决定别人命运的人。”
【内心质问:权力与正义的边界】
赵信请李青入帐,彻夜长谈。李青道出真相:
他曾加入江湖义士组织,观察赵信;
目睹赵信镇压政变、废除帝制、推行新政;
却也看到他以雷霆手段肃清异己;
他直言:
“你有没有想过——”
“你所谓的‘共治’,是否也只是另一种统治?”
赵信沉默良久,终于开口:
“我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但我不能停下。”
“若我不掌控权力,就会有人用它来害人。”
李青摇头:
“可当你掌控它的时候——”
“你还能分辨善恶吗?”
【白马义从动摇:内部生疑】
就在两人对峙之时,一封密信传来:
白马义从中部分将领开始质疑赵信决策;
有传言称赵信已被“前世记忆”侵蚀;
更有人暗中联络江南旧贵族,欲另立新主;
赵信看罢,神色不变。他对林豹下令:
“召集所有将领。”
“我要亲自对他们说话。”
【军前宣言:赵信直面质疑】
次日清晨,赵信站在白马义从军阵前。面对三千将士,他没有穿甲,也没有带剑。只有一句话:
“你们怀疑我。”
“是因为你们还记得当初为何追随我。”
他环视众人:
“我不是神。”
“我也曾愤怒、也曾迷失。”
“但我从未忘记初心。”
他缓缓举起右手:
“若你们觉得我错了——”
“那就推翻我。”
“但若你们还愿意相信我……”
“就和我一起走下去。”
寂静之中,最先跪下的,是林豹。随后,是周远山。最后,整个白马义从整齐下跪:
“愿随圣公,赴汤蹈火!”
“誓死不悔!”
赵信抬头望天,眼角湿润。他知道:
自己不是完美的王者;
但他仍在努力成为值得信任的人。
【尾声:王者归心,继续前行】
数日后,李青悄然离去。只留下一封信:
“你还在路上。”
“希望你别忘了最初的方向。”
赵信将其收起,藏于怀中。他策马登上城墙,遥望远方。他低声自语:
“我会记住。”
“因为我不是终点。”
“我只是过程。”
白马义从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下一战,也许不是对外,而是对内。一场关于人性、信仰与命运的真正较量,才刚刚开始。
开平元年正月二十日,汴京城。风雪初歇,城中却暗流汹涌。赵信站在太极殿前,望着远处宫墙下的阴影。他知道:
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政事堂风波:旧臣发难】
新政推行已逾一月,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潮翻涌。就在今日早朝上,旧臣张知远突然出列,奏请:
“圣公虽有大功,然政事堂应设‘共议之制’。”
“凡重大决策,须经百官合议。”
言下之意,是要削弱赵信的“总摄政”权力。林豹当场反驳:
“若遇战事紧急,岂能临时合议?”
“圣公为国为民,岂容掣肘!”
朝堂顿时陷入对峙。赵信神色平静,只说了一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