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密诏暗流,策反将临

作品: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作者:小皇龙|分类:历史|更新:2025-07-01 01:27:24|字数:4802字

宣和三年九月十二日,婺州南门。晨雾未散,城门缓缓开启。一支由七人组成的队伍骑马而入,为首者是一名身着青袍、面带异族气质的男子——正是随林豹返回的辽国密使 耶律图鲁浑。赵信亲自率众出迎,站在城门前拱手相迎:

“贵使远道而来,江南有幸。”“愿此行,能成南北之桥。”

耶律图鲁浑下马还礼,目光却在四周巡视,似在观察这座城市的防御与民情。

【接待安排:礼遇有加,防备森严】

为示诚意,赵信将耶律图鲁浑一行安置于讲武堂旁的驿馆,并派林豹、沈仲元二人轮流作陪。他亲自下令:

一、【生活优待】

每日供应上等膳食;

配备两名通译,随时交流;

提供笔墨纸张,允许书信往来;

二、【行动限制】

不得擅自出入军营;

外出需报备并有专人陪同;

所有人不得携带武器入内;

赵信私下对林豹说道:

“我们要让他看到诚意。”“但也不能让他看穿我们。”

【密使试探:言语交锋,步步为营】

次日午时,赵信设宴款待耶律图鲁浑。席间,两人言谈之间,皆是试探。耶律图鲁浑端起酒杯,淡淡一笑:

“圣公果然非同凡响。”“竟能以一隅之地,立盟自守。”

赵信微笑回应:

“我只是顺应民心。”“并非逐鹿天下,只为守护一方。”

耶律图鲁浑点头,忽然话锋一转:

“我主问你一句——”“若辽国大军南下,你会如何?”

全场气氛骤然一紧。赵信神色不变,缓缓放下酒杯:

“我会劝贵国三思。”“江南已非孤城。”“若战,必血流成河。”

耶律图鲁浑沉默片刻,轻声道:

“好一个劝字。”

【内部疑云:豪强不安,谣言四起】

耶律图鲁浑的到来,在联盟内部引发不小震动。

温州张世昌私底下对亲信说:

“赵信竟与辽人勾连,莫非真要称王?”

明州陈仲达则写信向旧部暗示:

“此番结盟,恐非长久之计。”

更有传言流出:

“赵信欲借辽兵驱宋军,将来或成傀儡。”

“江南共治,不过是他的权谋之术。”

赵信察觉到这股暗流,召集五地代表再次召开议事会议。他当众宣布:

“我从未向辽国求援。”“我们的力量,来自百姓。”

又补充道:

“若有谁不信,请现在离开。”“我不强留任何人。”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无人离去。

【朝中动荡:童贯再动,备战江南】

就在赵信稳定内部之时,京城汴梁亦风云再起。童贯在枢密院密议:

“赵信已与辽人联络,其心可诛!”“若不早除,江南将成第二个契丹。”

皇帝赵佶面色阴沉,终开口:

“朕不愿两线开战。”“但若任其坐大……”

童贯立即接话:

“请陛下赐令,调集川陕精兵,合围江南。”“这一次,我要亲手擒他。”

朝中虽有反对声浪,但在童贯力推之下,朝廷终于做出决定:

调遣禁军五千,配合原有兵力;

命李纲为监军,监督地方协同作战;

秘密联系部分联盟将领,许以高官厚禄,策反分化;

【尾声:南北对峙,大战将临】

九月十八日,夜色如墨。赵信独自站在讲武堂后院,望着远方的星空。林豹低声走近:

“使者今日去了市集。”“还在打听我军布防。”

赵信微微颔首:

“我知道。”“他不是来结盟的。”“他是来看我们能不能活下来。”

远处,白马义从的旗帜在夜风中飘扬。他知道:

童贯已开始调动兵马;

内部仍有人蠢蠢欲动;

辽国仍在观望,等待时机;

而他自己,也必须做出抉择……

他低声说道:

“这一战,避无可避。”“那就让我们,打出一片真正的天地。”

宣和三年九月二十日,婺州城南驿馆。夜色沉沉,烛火摇曳。耶律图鲁浑伏案疾书,手中毛笔在纸上飞快游走。他面前是一封即将送往辽国上京的密信:

“江南之主赵信,非寻常草寇。”

“其军纪严明,百姓归心。”

“然盟内不稳,人心未定。”

“若朝廷欲破之,当以‘金帛诱其将,谣言乱其民’。”

写罢,他轻轻吹干墨迹,将信纸封入牛皮筒中,交给一名伪装成商旅的随从。

【朝中密令:童贯策反,步步为营】

几乎在同一时间,汴梁皇宫偏殿。童贯跪于御前,呈上一份密奏:

“陛下,赵信虽得民心,然其盟非铁板一块。”

“臣已遣心腹密使分赴五地,许以高官厚禄。”

“只待时机成熟,便可里应外合,一举荡平江南。”

赵佶眉头微皱:

“你打算如何行事?”

童贯躬身答道:

“一、赐密诏予李彦宗,许其为‘浙东安抚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方便以后阅读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第33章 密诏暗流,策反将临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第33章 密诏暗流,策反将临并对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