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不敢怠慢,立刻带着军师赵良和副将赢虔前往军营。在军营中,他召集了所有的将领,宣布了秦王的命令,并对作战计划进行了详细的部署。
经过一番准备,赵信率领着武军的 7.5 万陷阵营士兵,浩浩荡荡地向着楚国的丹阳城进发。这一路上,士兵们士气高昂,步伐整齐,他们都知道这场战争的重要性,也都对胜利充满了信心。
10 天后的中午,赵信率领的陷阵营终于抵达了丹阳城。这座城池坚固异常,城墙上布满了略显稀松的守城士兵,显然楚国方面对这场战争还没来得及防备。
然而,赵信并没有丝毫的犹豫,他果断地下令让赢虔率领头裹黄巾的陷阵营强攻城池。这些陷阵营的士兵都是久经沙场的精锐,他们个个勇猛无畏,如狼似虎。
在激烈的攻城战中,陷阵营的士兵们表现得异常英勇。他们不畏城墙上如雨般的箭矢,奋勇向前,用云梯攀爬城墙,与守城的楚国士兵展开了近身肉搏。
傍晚时分,经过数小时的激战,陷阵营终于成功地攻破了丹阳城的城门。他们如潮水般涌入城中,与城内的楚国城防军展开了最后的决战。
在这场血腥的厮杀中,陷阵营的士兵们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他们以多胜杀,斩杀了 7 千多名楚国城防军,彻底占领了丹阳城。
赵信站在丹阳城的城楼上,俯瞰着城内的一片狼藉,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豪情。他知道,这场胜利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还有更多的艰难险阻等待着他和他的陷阵营。
在丹阳城休整了一夜后,赵信便率领着陷阵营继续进军,他们的目标是楚国的郑邑城。然后,他们将依次攻打鄂邑城、权邑城、江陵城,最后直逼楚国的国都郢都。
这条进攻线路虽然楚国的城池最少,但路线距离却一点也不短,赵信预计需要整整 1 年的时间才能抵达楚国国都郢都。
然而,就在赵信率领武军攻破丹阳城的同时,秦国的东西南北四军和文军各 7.5 万士兵也一起发动了起来。他们将分别从不同的方向对楚国展开了进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包围圈,快速的人去占领楚国城市。
这五支强大的军队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以丹阳城为突破口,如疾风骤雨般迅速地侵占楚国的周边城池。他们的步伐坚定而有力,每一步都带着秦国的威严和决心。
与此同时,商鞅这位伟大的改革家也开始忙碌起来。他深知战争需要充足的资源支持,于是他倾尽全力,为秦国的这六支军队提供变法后所能利用的一切战争资源。
商鞅不仅要确保军队的粮草供应充足,还要为他们提供精良的武器装备。他深入研究军事战略,精心调配资源,使得每一支军队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在商鞅的努力下,秦国的军队变得更加强大,他们的士气高昂,信心满满。这五只军队如同一把利剑,清扫路过的楚国所有城池,给楚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就在赵信准备按计划进军郑邑城时,斥候来报,楚国屈氏的屈步率领7万军队正急速赶来,欲夺回丹阳城。赵信眉头一皱,思索片刻后,决定来个将计就计。他让赢虔率领部分陷阵营佯装撤离丹阳城,引诱屈步进城。而自己则带着主力在城外埋伏。
夜晚,屈步果然中计,率大军进入丹阳城。当他们放松警惕时,赵信一声令下,伏兵四起。陷阵营士兵如猛虎般冲向楚军,喊杀声震彻夜空。屈步这才发现中计,可为时已晚。在赵信的指挥下,陷阵营势如破竹,楚军大乱。经过一番激战,屈步的军队死伤惨重,屈步本人也在混乱中被赵信生擒。首战告捷,赵信士气大振,他看着被绑的屈步,心中盘算着接下来如何加快进军郢都的步伐,早日实现灭楚的大计。
赵信看着屈步,冷冷开口:“你若能劝降你屈氏一族军队,我可饶你不死。”屈步冷哼一声:“哼,我屈氏忠勇,岂会降你!”赵信也不恼怒,命人将屈步押下。此时,军师赵良走上前道:“将军,屈氏在楚军中威望颇高,若能利用屈步,或许能瓦解楚国部分抵抗力量。”赵信点头,心中有了主意。
他一面派人快马加鞭将胜利消息传回秦国,鼓舞士气;一面让人好好照料屈步,试图慢慢软化他。同时,赵信重新调整战略,决定趁楚军军心大乱,不再按原计划缓慢推进,而是轻装急行,直插楚国腹地,打乱楚国部署。他召集陷阵营将士,激昂说道:“此次首战告捷,是上天助我灭楚!今我等趁势直捣黄龙,必能早日拿下郢都!”将士们听后,士气如虹,纷纷高呼愿随将军奋战到底。赵信随即下令,大军即刻出发。
两个月后的一个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大地上,赵信率领着他那威名赫赫的陷阵营,如同一股黑色的旋风,迅速地抵达了郑邑城。
郑邑城的城墙上,站满了严阵以待的楚军士兵。他们手持长矛,身披重甲,神情严肃地注视着城外的赵信军队。据情报显示,这座城里有七千城防军,还有楚国名将廉剑统率的六万北军士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