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仓之战后,赵信与东西南北军将领谋定而动,计划兵分五路,攻取秦国尚存的三十座城池。魏王瞻前顾后,举棋不定。为免魏国有所警觉,蜀国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将秦国城池尽收囊中。赵信亲率七万五千陷阵营士兵,自陈仓启程,新添两万余预备役,沿着召邑城、西岐城、醴泉城、咸阳城一线进军,最终直捣栎阳城。此线乃秦军主力屯驻之所,因秦军近年来与魏国交战频繁,兵员征调有限,故秦军五支军队,每支仅两万之众,总计不过十万人。据间谍密报,秦王已下令强行征召预备役。然商鞅变法方兴未艾,秦国国力尚未得以增强,赵信自是不会给秦国喘息之机。其余蜀国四军,则负责清扫其余二十五座城池。秦军城池守备军人数在三千至五千之间,对于蜀国四军,每军五万士兵而言,实非难事。预计一年半时间,便可攻克秦国所有城池。
赵信骑在高头大马上,眼神坚定,望着前方的召邑城。他深知此役至关重要,这是攻陷秦国城池的第一站。
“陷阵营听令,列阵!”赵信一声令下,七万五千陷阵营士兵迅速而整齐地排列开来,士气高昂。预备役们虽略显紧张,但也紧紧跟随。
秦军在召邑城严阵以待,城墙上布满了士兵。然而,陷阵营的强悍超出了他们的想象。赵信指挥着士兵们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攻城器械不断撞击着城门。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陷阵营的士兵们如猛虎般冲入城中,与秦军展开了巷战。秦军渐渐抵挡不住,召邑城很快被攻陷。
初战告捷,赵信并未松懈,他立刻整顿军队,马不停蹄地向下一个目标西岐城进发。他知道,后面的战斗会更加艰难,但他有信心带领士兵们一路披荆斩棘,完成攻陷秦国剩余城池的使命。行军途中,探子来报,西岐城守将竟是当年与赵信在军中并肩作战后分道扬镳的旧友王毅。赵信心中五味杂陈,昔日好友如今却要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抵达西岐城后,赵信并未急于进攻,而是派人送了一封信进城,希望能与王毅一叙。王毅收到信后,犹豫再三,最终决定出城与赵信相见。两人在城门外的空地上相对而立,气氛有些尴尬。赵信率先打破沉默,劝王毅归降,共同为蜀国效力。王毅却表示自己深受秦王恩惠,不能背叛。
话不投机,两人只好各自回营。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战斗打响,陷阵营依旧勇猛无比,可王毅的守城之策也十分精妙,一时间双方陷入了僵持。赵信深知不能再拖,于是亲自率领精锐部队,从城墙薄弱处发起猛攻。在他的鼓舞下,士兵们士气大振,终于攻破城门,冲进城中。王毅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赵信望着老友的尸体,心中满是悲戚,但他没有时间沉浸在悲伤中,又要为下一场战斗做准备了。
赵信安葬好王毅,带着沉重的心情继续率军前往醴泉城。醴泉城守将听闻西岐城已破,王毅战死,心中十分惶恐。但他深知自己职责所在,只能硬着头皮加强城防。
当陷阵营抵达醴泉城时,守将组织了敢死队,趁夜偷袭赵信的营地。然而,赵信早有防备,设下埋伏,将敢死队一网打尽。随后,赵信发动总攻,以投石车、云梯等器械猛攻城墙。守将拼死抵抗,城墙上箭如雨下。
激战中,陷阵营士兵奋勇攀爬城墙,与秦军展开肉搏。赵信身先士卒,冲入敌阵,斩杀数名秦军将领。秦军士气大减,防线逐渐崩溃。最终,陷阵营攻破城门,占领了醴泉城。
此役过后,赵信的军队稍作休整,又向着咸阳城进发。他明白,越接近秦国都城,接下来的战斗将会越发艰难,但他的决心从未动摇,定要完成那攻陷秦国所有城池的使命。
当赵信的军队逼近咸阳城时,商鞅亲自登上城楼指挥守备。他深知咸阳城一旦失守,秦国危矣。商鞅布下了严密的防守阵势,城墙上布满了各种防御器械,士兵们严阵以待。
赵信看着固若金汤的咸阳城,眉头紧锁。他召集将领们商议对策,决定采用火攻与强攻相结合的战术。战斗打响,陷阵营推着燃烧的攻城车冲向城门,城墙上秦军万箭齐发。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突然后方传来骚乱。原来是秦国暗中联络的魏国军队从后方突袭而来。赵信临危不乱,迅速分兵抵御魏国军队。他身骑战马,在战场上纵横驰骋,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经过一番惨烈的战斗,陷阵营成功击退了魏国军队,然后再次集中兵力攻打咸阳城。在赵信的带领下,士兵们奋勇向前,终于攻破了咸阳城的一角。商鞅见大势已去,却仍拼死抵抗,一场更加残酷的巷战在咸阳城内展开……
巷战中,商鞅手持长剑,眼神决绝,带着最后的死士与陷阵营展开殊死搏斗。他每一剑都带着变法强国的执念,每一步都坚守着秦国最后的尊严。赵信深知商鞅之才,有心劝降,可商鞅宁死不屈。
陷阵营的士兵们如潮水般涌来,将商鞅等人团团围住。商鞅虽奋力拼杀,无奈寡不敌众,身上渐渐布满伤痕。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却依然未能阻挡他战斗的步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