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的青砖还凝着晨露,苏婉儿捧着新到的奏折穿过廊下时,鞋尖沾了几点湿凉。
她垂眸盯着最上面那本发皱的《江南漕运纪要》,封皮边缘翘起的毛边像根细针,扎得她指尖发紧——昨夜系统提示的"承明二十三年秋漕船",此刻正以这种方式撞进她的视线。
"苏伴读今日来得早。"值房小太监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立刻敛了眼底波动,抬眼时已带了三分笑意:"陛下昨儿说江南的折子要紧。"指尖轻轻一按,那本发皱的册子便被按得服帖,可当她将整摞折子放上书案时,一片泛黄的纸页"刷"地从书脊里滑出来,在青砖上摊开半角。
铜铃在窗外叮咚作响,惊得她睫毛颤了颤。
俯身去捡时,眼角余光瞥见"一号玉佩"四个字,心脏顿时撞得肋骨生疼——这是她昨夜在银锁里发现的线索,此刻竟明明白白印在纸页上!
"苏伴读?"小太监的脚步声近了。
她指尖在纸页上一压,迅速扫过关键内容:"承明二十三年秋,漕船遇劫,随船女眷中有人持有'昭二'玉佩,与内府记录的先皇后胞妹遗失物吻合......"系统面板在眼前闪过一道蓝光,【过目不忘】技能自动运转,那些墨字像刻进了她脑仁里。
等小太监探头时,她已将纸页原样夹回书脊,垂眸整理折子的手稳得像是山涧流泉:"这折子定是昨儿被茶水溅了,我拿镇纸压一压。"
小太监应了声退下,她才敢松了松攥得发白的指节。
镇纸下压着的不仅是折子,还有她狂跳的心跳——原来先皇后胞妹失踪案,竟与当年漕船遇劫有关!
生母留下的银锁里刻着"寻承明二十三年秋漕船",难道母亲当年也在那艘船上?
午膳时分,御膳房的小宫女捧着食盒进来时,苏婉儿正对着窗棂发怔。
直到方公公的声音从廊下飘来:"苏伴读,老奴替陛下送碗参汤。"
她抬头便见方公公袖中露出半角素笺,眼角微不可察地动了动。
待小宫女退下,方公公才将食盒放下,指尖在桌沿轻叩两下:"这汤炖得久了,老奴去换盏新茶。"说罢转身要走,袖中素笺却"啪"地落在她膝头。
素笺上只有一行小楷:"陛下已命刑部重查旧案。"墨迹未干,还带着墨香。
苏婉儿捏着纸笺的手微微发抖——皇帝昨日才与她提过玉佩,今日便命刑部重查,是信了她的话?
可为何要通过方公公递消息?
难道......
"苏伴读?"方公公端着茶盏折返,目光扫过她膝头,又迅速垂下去,"陛下说您近日辛苦,这参汤得趁热喝。"
她将纸笺团进掌心,抬眼时笑得温驯:"有劳方公公了。"待方公公退下,她才将纸团展开,对着阳光看了又看——纸是内廷专用的洒金笺,字迹是方公公的没错,可这消息背后,真的只有皇帝吗?
回房时,西斜的日头正照着廊下的月季。
苏婉儿捏着纸团站在檐下,看影子从青砖爬到阶上。
她忽然想起昨夜赵顼替她系玉佩时,玄色蟒纹在烛火里翻涌的模样——他说"朕信你",或许这就是答案?
可为何不是直接告诉她,而是通过方公公?
难道他也在顾忌什么?
晚间值守时,御书房的烛火比往常更亮些。
苏婉儿替赵顼研墨时,指尖触到一叠已批红的奏折夹层里有硬物。
她垂眸扫了眼案头——皇帝正在看西北军报,眉峰微蹙。
她不动声色地将那叠奏折抽出来,借着烛火一照,夹层里竟藏着张字条!
"永宁宫有人欲购西域毒物,请速查。"字迹陌生,笔锋刚硬,像是用左手写的。
苏婉儿捏着字条的手顿了顿,余光瞥见皇帝翻页的动作,立刻将字条塞进袖中。
永宁宫是贤妃的居所,贤妃的哥哥是兵部侍郎,最近正和户部争着管江南漕运......
"在想什么?"赵顼的声音突然响起,她惊得抬眼,正撞进他深潭般的眼底。
"在想西北的雪。"她垂眸研墨,墨汁在砚中晕开,像极了袖中字条上的字迹,"听说今年雪大,运粮的车队怕是要耽搁。"
赵顼嗯了声,继续批折子。
苏婉儿却听见自己心跳如鼓——这字条是谁递的?
为何要告诉她永宁宫的事?
是帮她,还是试探?
烛火噼啪爆了个灯花,她袖中的字条被体温焐得发烫。
忽然想起系统新触发的【玉锁迷踪】任务,奖励是【鉴玉通神】技能,或许......
"明日御药房要查验新到的药材。"赵顼忽然开口,"听说你从前在苏府学过些医理?"
她心头一跳,垂眸时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略懂一二。"
赵顼抬眼扫她,目光像穿过层层迷雾:"那就辛苦苏伴读,明日去御药房帮着看看。"
窗外的风掀起窗纸,漏进一丝夜凉。
苏婉儿摸着袖中字条,忽然笑了——看来明日的御药房,要比想象中热闹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