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今年五月后,金山舰队能拿得上桌面的海上战力将包括:
10艘浦江级近海战斗型苍山船,每艘配备2门佛郎机炮和20支火铳,定员为35人。
此外,还有8艘金山级近海武装商船型的400料福船,装备有6门10斤重的红夷大炮和60支火铳,定员为80人。
上海级远洋战列舰型的排水500吨盖伦船共有6艘,装备有40门10斤红夷大炮、20门20斤红夷大炮和120支火铳,定员为240人。
以及1艘排水200吨的远洋巡洋舰型飞剪式帆船“闪电号”,装备32门10斤的红夷大炮和60支火铳,定员为120人。
总计拥有25艘大小战船,其中15艘为主力战船,总计水手和士兵4000人,只有郑芝龙直属舰队一成不到。
经过团队多次细致的沙盘模拟和战略推演,得出的结论如下:
在与大员(台湾)的西班牙海军进行对抗时,假设双方的舰船数量大致相等,火炮的威力也相差无几,然而一旦发生接舷战,金山水师将会面临极大的劣势。为了克服这一不利局面,必须充分利用金山水师所拥有的新型盖伦船,相较于西班牙老旧舰船的机动性优势,以及更远的火炮射程。可以借鉴英国人的战术,采取所谓的“放风筝”战术,通过持续的远程打击和机动,逐渐消耗对方的战斗力,最终达到击败他们的目的。如果吕宋(菲律宾)的西班牙海军前来支援,鉴于金山水师的力量不足以正面抗衡,将不得不采取海上游击战术,以灵活机动的方式与敌人周旋。
在可能与邓芝龙团伙发生冲突的情况下,金山水师面临的数量差距是巨大的。尽管如此,金山目前在主力舰船质量上拥有明显的优势。面对不超过50艘船的中型规模对抗,金山水师仍然具备一定的战斗能力。然而,金山水师目前的小船数量不足,这使得难以有效阻止对方的火攻战术。同时,在接舷战中,金山的舰队仍然处于不利地位,这需要进一步加强舰队的综合战斗能力和战术应对。
显而易见,这两支假想敌海军力量都倾向于采取接舷肉搏的战术,鉴于当前火炮的威力有限,接舷战似乎已经变得不可避免。因此,金山水师必须具备能够硬扛敌军的能力,这是李勇他们在今天的讨论中必须优先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众人纷纷提出建议,普遍认为当前金山水师的每艘战船编制中战兵数量偏少。最直接的解决方案是增加人员,提议将福船的战兵人数额外增加20人,达到100人,盖伦船额外增加30人,达到270人,苍山船额外增加5人,达到40人,很快大家便达成了一致意见。其次,考虑到在大海上火铳的近战优势并不明显,有人建议装备轰天雷,有人提出在首层甲板上加装小炮以发射散弹,还有人提议穿戴重甲。然而,轰天雷的投射距离近且输出不稳定,在使用黑火药的情况下威力也仅属一般。至于在甲板上安装虎蹲炮等武器,一方面会限制船的机动性,另一方面也会占用宝贵的甲板空间。至于穿戴重甲,一旦落水则几乎等同于自杀,顿时大家一筹莫展。
李勇突然灵光一闪,提出了一个新奇的想法:海上风浪会使人的重心变得不稳定,而使用霰弹枪则不受此影响。他描述道,只需朝前方的人群开一枪,如果是双管霰弹枪,那就是两枪。面对单个人时,对方几乎无法逃脱被击中的命运;若面对多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受伤。他还想起了曾看过的《加勒比海盗》电影中的场景,海盗们腰间插着短铳,接舷战时,一手持刀一手持铳,近战时刀砍,远战时铳打,有钱的则腰间插两支短铳。想象一下,当金山的水手们在两船接舷的瞬间,首先拿起双管霰弹枪,连续射击,两枪就能覆盖一大片区域,对方几乎无人能站立。随后,他们将双管霰弹枪扔到一旁,拔出两支短铳,对那些还能站立的人进行补射。射击完毕后,再扔掉短铳,转而使用腰刀进行群殴——因为此时估计对方有战斗力的已经所剩无几。
因此,当大家理解李勇的表述后,纷纷拍手称快,王五当即表示,生产双管霰弹枪没有技术上的问题。金山人命珍贵,若能以装备换取生命,无论代价多高都值得。因此,每位水手和战兵都将增加配备一支双管霰弹枪,外加两支短铳和一把腰刀,原有配备的燧发火铳继续保留,作为水师登陆作战时使用。李勇坚信,在这样的装备支持下,金山的水手和战兵在接舷战中能够以一敌二,毫无困难。
第二个挑战在于应对那些密集冲来的火船。经过多方面的推理,众人得出结论:应对方法最正确的对策是首先必须抢占上风位置。如果已经处于下风,敌船顺风而来,现在的炮击无法完全摧毁敌船。原则上,必须动用灵活的小船在前方拦截火船,为主力战船争取避让的时间。目前,金山配置的苍山船数量显然不足,大家一致认为,在海战中,需要更多的小船来保护主力战舰。因此,必须尽快追加至少30艘苍山船。另外要从战术角度告诉所有的舰队指挥官,一旦发现敌方数量优势过大,如果是在视野不佳的近海,应立即撤退避免战斗,同时还要警惕敌方的伏击;如果是在远海,则应立即采用“放风筝”的战术,逐渐消耗敌方力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