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晚想了想,兴致勃勃地说道:“回东北后,咱可以在院子周围开垦几块地,种上各种各样的庄稼,再养些小鸡小鸭。春天一到,咱就把种子撒下去,看着它们破土而出,慢慢长大。等到秋天,那可就是大丰收啦,能收获好多粮食呢。小乐呀,你也能体验体验劳动带来的乐趣,知道粮食是怎么来的。”
萧小乐眼睛放光,兴奋地说道:“听起来好有意思呀,娘。那我要种好多好多我爱吃的,像玉米、土豆,还有西瓜,这样我就能随时吃个够啦。”
林晚晚笑着点点头,接着说:“除了种地,东北的大山里宝贝可多了去了。等天气暖和了,咱们可以去山里采蘑菇,那些蘑菇又鲜又嫩,做出来的菜可香了。还能摘野果,像山里红、山葡萄,酸酸甜甜的,可好吃了。到了冬天,江面上结了厚厚的冰,咱们就去江面上滑冰,在冰上自由自在地滑行,可好玩了。”
萧玦微笑着说道:“听晚晚这么一说,这东北的生活,确实充满了别样的趣味。只是,这一路路途遥远,一路上的吃穿住行、安全保障,都得安排得妥妥当当,确保你们母子平安才行。”
林晚晚自信满满地拍了拍萧玦的肩膀,说道:“王爷,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咱这一路呀,就当是游山玩水了。要是路上遇到啥好玩的地方,咱们就停下来好好玩玩;遇到啥好吃的,就敞开了吃。就当是好好领略领略这大好河山的风光。”
萧小乐兴奋地拍手说道:“好呀好呀,爹,娘,咱们可以一边走一边玩,说不定还能遇到好多有趣的人,听到好多有意思的故事呢。”
一家人你一言我一语,沉浸在对回东北的美好憧憬之中,仿佛那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已经近在眼前。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意外却在此时毫无征兆地降临。
第二天清晨,林晚晚起床时就感觉浑身乏力,脑袋昏昏沉沉的。起初,她以为只是没睡好,并未太过在意。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身体越发难受,额头滚烫,显然是发起了高烧。
萧玦和萧小乐发现林晚晚的异样后,心急如焚,像两只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萧玦赶忙差遣府里的下人,去请京城中最好的大夫。下人得令后,飞也似的冲出门去。
不多时,大夫匆匆赶到。他神色凝重地为林晚晚把脉、看舌苔,一番仔细的诊断后,微微皱眉,开了药方。萧小乐守在林晚晚床边,眼眶红红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带着哭腔说道:“娘,你快点好起来呀,咱们还要一起回东北呢。”
林晚晚虚弱地笑了笑,努力挤出一丝声音,安慰道:“小乐,娘没事儿,吃了药就会好的。你别担心,要做个坚强的男子汉。”
萧玦则在一旁忙前忙后,亲自去煎药。他守在药炉旁,眼睛紧紧盯着药炉里翻滚的药水,眉头紧紧皱着,满脸都是担忧之色。“晚晚,你可得快点好起来。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本王……”萧玦喃喃自语,声音里透着无尽的焦急与害怕。
林晚晚看着萧玦着急的模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轻声说道:“王爷,我这就是不小心着了点凉,不碍事的。你别太着急,也别把自己累着了。”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他们希望的那样发展。林晚晚连着吃了几天大夫开的药,高烧却依旧不退,整个人变得愈发虚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萧玦心急如焚,又赶忙请了几位京城颇有名气的大夫来,可他们开的药吃下去后,病情依旧不见好转。
萧小乐看着林晚晚难受的样子,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娘,你怎么还不好呀,是不是东北不想让我们回去呀?”
萧玦心疼地将萧小乐搂进怀里,轻轻拍着他的背,安慰道:“小乐,别瞎说。你娘吉人自有天相,肯定会好起来的。咱们一起为你娘祈祷,她一定会没事的。”
就在萧玦和萧小乐感到无比绝望,几乎要失去信心的时候,秋菊突然神色匆匆地跑了进来。她一脸焦急地说道:“王爷,我刚听府里的一个下人说,城西有个老郎中,医术十分高明,尤其擅长治疗风寒之症,说不定他能治好王妃的病。”
萧玦一听,仿佛在黑暗中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立刻说道:“快,你马上去把那位老郎中请来,不管花多大代价,一定要把他请来。”
秋菊领命后,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飞奔出府。一路上,她脚步匆匆,心里默默祈祷着老郎中能快点赶到,治好王妃的病。
不多时,秋菊便带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郎中来到了王府。老郎中虽然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一股睿智。他不慌不忙地走到林晚晚床边,轻轻握住她的手腕,为她把了脉。把完脉后,老郎中微微闭上眼睛,沉思了片刻。
随后,老郎中缓缓睁开眼睛,说道:“王妃这病,是因为体内寒气太重,之前的药方虽有一定疗效,但未能完全对症下药。我开一副新的药方,王妃吃上几副,应该就能慢慢好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