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再见汉江

作品: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作者:澜疏水润|分类:穿越|更新:2025-06-30 17:32:41|字数:4666字

2007 年 2 月 18 日,正月十一。

汉江省江城的大街小巷还弥漫着春节炮竹燃放后的硝烟味,街边商铺门口的大红灯笼在寒风中轻轻摇晃,时不时传来孩童嬉笑打闹的声音。

然而,省公安厅大楼内却是另一番严肃庄重的氛围,大理石地面倒映着头顶璀璨的水晶吊灯,来往的干警们步履匆匆,压低声音交谈着,似乎都察觉到今天的不同寻常。

会议室内,银色吊灯将椭圆会议桌照得锃亮,桌面上摆放着的各部门负责人姓名牌整齐划一,折射出冷硬的金属光泽。

墙角的咖啡机不时发出低沉的嗡鸣,煮好的咖啡香气与油墨味交织在一起,在空气中弥漫。

在座的众人早已落座,他们或翻阅手中的文件,或相互低声交流,眼神中都带着一丝期待与好奇。

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志乐提前十分钟步入会议室,他身着笔挺的深蓝色西装,黑框眼镜下目光沉稳。

他与在场众人微微点头示意后,径直走到主位坐下,将暗红色调令文件轻轻放在桌上,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文件封皮,似乎在酝酿着即将宣布的重要消息。

整个会议室的气氛随着他的到来愈发凝重,原本细微的交谈声渐渐消失,只剩下空调外机运转的轻微声响。

终于,张志乐抬手看了看手表,时针指向九点整。

他清了清嗓子,推了推眼镜,翻开调令文件,纸张摩擦声在寂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根据中央组织部决定,”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字字句句回荡在会议室的每个角落,“免去祁同伟同志汉江省公安厅副厅长职务,另有重任!”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个会议室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短暂的寂静后,钢笔落在纸面的沙沙声、座椅挪动的吱呀声此起彼伏。

众人交头接耳,眼神中既有对祁同伟的祝贺,也有对这位并肩作战多年战友即将离去的不舍。

祁同伟坐在座位上,双手不自觉地握紧了扶手,感受到周围投来的目光,心中泛起一阵复杂的情绪。

祁同伟站起身走到发言席前,藏青色警服笔挺,肩章上的银星在灯光下微微发亮。

此刻,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唯有空调外机在窗外发出低沉的嗡鸣,仿佛也在为这场离别叹息。

“各位领导、战友们!”

祁同伟开口,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会议室,微微有些震颤,“当组织部宣读调令时,我的目光扫过墙上的警徽,突然想起 96 年前在警校宣誓的场景。

那时的我站在队列里,攥着拳头,生怕漏听一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年轻气盛的我,满心想着要成为一名破大案、立大功的英雄警察。”

他顿了顿,眼神中闪过一丝追忆,“而今天,站在这里要与大家告别,才真正明白这八个字的分量,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用一生去践行的承诺。”

前排的周荣华厅长摘下眼镜,轻轻擦拭镜片,动作缓慢而沉重。

祁同伟望着这位如同父辈般的老领导,鬓角的白发比去年时更多了,眼角的皱纹里仿佛藏满了岁月的故事和工作的艰辛。

“记得‘山海会’案件最艰难的那段时间,周厅连续七天睡在办公室的简易折叠床上。

有次凌晨三点,我去汇报案情,推开门,看到他蜷在沙发上,脚边散落着十几份案情报告,手里还攥着半凉的浓茶,电脑屏幕的蓝光映在他疲惫的脸上。”

祁同伟的声音哽咽,“是您教会我,当警察不仅要有破案的智慧,更要有守护万家灯火的担当。在您身上,我看到了一名老公安人的坚守,这份坚守,也成了我前行的动力。”

会场大屏突然亮起,画面切换到青川县菜市场的抓捕现场。

画面里,年轻的林雨薇眼神坚定,面对挥舞着钢管的菜霸,毫不畏惧地冲上前去。

祁同伟指着屏幕上那个徒手夺下钢管的身影,声音中满是骄傲与心疼:“那是林雨薇,当时她刚从警校毕业三个月。暴徒的钢管擦着她的脸颊划过,在墙上砸出半寸深的凹痕,但她咬着牙死死抱住对方的腿。

事后我问她怕不怕,她说:‘祁厅,看到菜市场那些被欺压的商户,看到他们眼里的恐惧,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镜头扫过围观群众含泪的双眼,有的商户握紧拳头,有的老人抹着眼泪,“看到这些画面,我常想,我们这身警服为什么而穿?

是为了让卖菜的阿婆能安心摆摊,让放学的孩子敢独自走夜路,让每个汉江人提起‘警察’两个字时,眼里有光,心里有底。”

“这些年,我们一起经历了太多。有过成功破案的喜悦,也有过线索中断的迷茫;

有过生死与共的时刻,也有过意见不合的争论。

但正是这些,让我们成为了最亲密的战友,最信任的伙伴。我记得,每次行动结束,不管多晚,食堂总会为我们留着热乎的饭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方便以后阅读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第66章 再见汉江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第66章 再见汉江并对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