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基层摸爬滚打十年,专业能力无可挑剔,但政治素养的提升需要系统学习 —— 这就是党校的意义。"
他指着条例中 "注重在重大任务、重大考验中考察识别干部" 的段落,语气稍缓:"当年你在孤鹰岭冒死取证,在城东派出所创新治理,这些都是重大考验。
现在组织给你新的考验 —— 在个人生活与事业发展间找到平衡点,这同样需要勇气。"
书记忽然笑了,从文件夹中抽出份《中央党校中青班课程表》,"他们专门为你调整了课程,把 ' 基层法治创新 ' 专题放在第一周,你可以带着《软暴力犯罪案例精解》去和全国学员交流。"
离开省委大楼时,祁同伟的公文包里多了份《干部个人事项填报指南》,"婚姻状况" 章节用荧光笔标着重点:"需说明未婚原因、婚恋状况及未来规划,避免 ' 重工作轻生活 ' 倾向。"
他站在法治文化广场的警徽雕塑前,看着自己的影子被夕阳拉长,忽然想起 2003 年在城东派出所的承诺:"要让每个百姓的家门口,都有看得见的法治。"
如今,这个承诺即将迈向更高的平台,却需要先解开个人生活的死结。
祁同伟忽然意识到,林小婉的到来不仅是工作对接,更是组织安排的 "特殊考察"—— 就像书记说的,副厅级干部需要证明 "统筹能力"。
夜风带来早春的寒意,祁同伟摸着胸前的警号,忽然明白陈书记的苦心:
党校学习不仅是理论充电,更是政治身份的重塑。当他在《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的 "婚姻状况" 栏写下 "未婚" 时,笔尖停顿两秒,又在 "备注" 里加了句:"正按照组织要求,积极规划个人生活与职业发展的平衡。"
回到省厅办公室,祁同伟翻开 1995 年的入职登记表,年轻的自己在 "个人诉求" 栏写着:"希望用法律守护山区百姓"。
2005 年的晋升审批表上,"个人诉求" 栏空着 —— 这些年他早已习惯将个人愿望融入工作,却在组织的全面考核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书记提到的 "511 工程" 文件显示,汉江省计划在五年内培养 100 名 "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 的复合型干部,祁同伟被列为 "基层成长型" 代表。
文件附录的《干部培养谈话记录》中,陈光明书记明确要求:"祁同伟同志需在中青班期间,完成从 ' 实务专家 ' 到' 政治领导 ' 的转型,个人事项的完善是转型的第一步。"
深夜的办公室,祁同伟对照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逐条梳理自己的情况。
当看到 "对未如实填报个人事项的干部,不得列为考察对象" 时,他惊觉书记的约谈不仅是提醒,更是保护 —— 在越来越严格的干部管理体系中,任何细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晋升路上的绊脚石。
他翻开林小婉带来的《孤鹰岭物证复原报告》,看着当年在汉东省留下的坐标图被转化为数字化模型,忽然想起书记说的 "理论提升":基层经验需要系统的理论支撑,正如个人生活需要纳入组织考察体系。
两者都是成为副厅级干部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凌晨三点,祁同伟在《个人事项补充说明》中写道:"因长期专注基层工作,婚恋问题暂未解决。
但作为党的干部,我深刻认识到个人生活与政治素养的关联性,将按照组织要求,在党校学习期间完成个人事项的梳理,以更全面的状态接受组织考验。"
喜欢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名义:祁同伟组织送媳妇啦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