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李飞没有去办公室等,而是直接去了研究厂房。
果然不出所料,几个人还在那儿。刚打开门,李飞就看到一个东西朝他飞来。
他迅速向后退了七步,一脚把那东西踢到一边,仔细一看,竟然是一双千层底布鞋。扫视一圈后,他发现了正单脚站着的陈老。
李飞挑了挑眉,看着一脸尴尬的陈老,调侃道:“呦,您这是来练功的?打算以后用一只脚走路?”
陈老委屈地说:“你可别笑话我了,我是被那个姓黄的老家伙气的。”
李飞听完,看向一旁憋笑的黄老,挑眉问:“您老跟我说说怎么回事?”
黄老刚想解释,就被陈老带着怨气打断了:“我想着上次是他测试的,这次该我了,可这个老家伙说我太粗鲁,怕我一用力就把他弄废了,我不服气,就跟他吵了起来。他总揭我老底,我一气之下就跟打起来了。”
说完还瞪了黄老一眼,一副还想继续打的样子。
“哎,我可没和你打,是你自己把鞋扔了。”黄老一脸欠揍地补充道。
“行了,别闹了,这次让黄老来测试吧,要是弄坏了,就让他自己去凑材料重新做一份。”李飞直接拍板决定。
“好嘞,我一定小心测试。”陈老高兴地答应着,还朝旁边震惊的黄老挑了挑眉。
李飞看着这么活泼的陈老,真不知道他是怎么成为这么厉害的专家的,按理说应该严肃一点才对,最起码也得像黄老那样吧。
真是让人头疼。
李飞不想再管他们俩了,直接走到自己的工作台前,拿起桌上的晶圆,走进了隔间里。
外面的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敢再闹腾,生怕李飞一不高兴就把他们赶出去,那样就学不到这么多东西了。
此刻,李飞站在自己做的光刻机前,先把掩模版放进去,用紫外光照射。没有被遮挡的地方会透出光线,逐渐形成一个有图案的紫外光,接着经过一系列的镜头和反射镜,最终缩小后投射到晶圆上。
晶圆被照射后发生了化学变化,把上面的杂质清理掉,露出原本的表面。
然后,李飞用各种工艺方法,在晶圆上进行蚀刻、沉积、扩散等操作,一层层叠加,直到做出一个完整的芯片。
终于,李飞花了三个多小时,完成了处理器所需的芯片。
“呼,总算搞定了,太考验眼睛和耐心了,要是换作以后,根本不需要这么久。”
而李飞这番自言自语,他完全不知道,如果让国外那些研究光刻机的人知道了,一定会气得跳脚。
国外研究人员:**,你这也叫时间长?我们这边呢?,太气人了,干脆放弃了。
此时,李飞拿着刚做好的芯片从小房间走出来,放进已经做好的处理器里,稍微检查了一下,觉得没问题后放在一边,走向陈老和黄老。
“怎么样?这个玻璃纤维能用了?”
“能用,完全没问题,特别好,我给你拿。”陈老激动地小心翼翼地把做好的玻璃纤维递给李飞。
“嗯,好,接下来你们算一下这个倍频板的振荡频率,我待会儿要用。”李飞接过玻璃纤维,把准备好的倍频器递给了两人。
安排完一切的李飞,拿着东西回到工作台前,一边堆叠玻璃纤维,一边用树脂粘合,直到形成一个固体层。
接着,李飞拿出准备好的铜液,仔细地涂在玻璃纤维的上下两面。
最后,他再次将自己在家中实验室研发出的光刻胶涂在这一层的顶部,然后将特定图案放在上面,把电路板上没有被覆盖的部分铜层清除掉,露出完整的主板。
李飞看着终于完成的主板,满意地点了点头,心想最重要的部分总算完成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内部存储设备的连接器。
只要把这个做好,这台电视机就完成了一大半。
为什么这么说呢?主要是因为这个连接器是连接存储设备的地方,所有的存储设备都要通过它才能传输数据。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里,李飞不仅把内部存储设备做出来了,还把基本输入输出系统也做了出来。
在李飞有条不紊的安排下,电视机只剩下最后一步——安装外壳。
李飞在三个人热切的目光中,冷静地把做好的黑色外壳装了上去,然后把插头插到电源上,等着电视画面出现。
“「今天是我国……」”声音和画面都很快地出现了。
这让一直屏住呼吸的三个人瞬间激动地抱在了一起。
“,成功了!没想到史上第一台机身轻薄、声音清晰、画面清楚的电视机,竟然从我手上诞生了!”陈老夸张地看着自己布满老茧的手,颤抖着说道。
“可不是吗,这台电视机用的材料都是我帮忙拿的,我觉得我太伟大了,这双手以后我都不洗了,我一定要记住这一刻。”杨主任更是奇怪地决定从此不再洗手。
李飞一听不行,一脸嫌弃地说:“你要是真那样做,那你离我远点,我有洁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