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北京的金秋

作品:疯丫头成长记|作者:每时每刻都很好|分类:现言|更新:2025-06-30 17:18:32|字数:8344字

1.

十月的北京,金色的阳光穿过梧桐树叶,在长安街上洒下斑驳的光影。福瑶紧贴着车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窗外掠过的景象——宽阔的马路,高耸的大楼,还有远处若隐若现的天安门城楼。

"第一次来北京?"身旁的吴校长笑着问。

福瑶点点头,手心全是汗。她穿着县一中最好的校服,头发整齐地扎成马尾,却依然觉得自己与这座宏伟的城市格格不入。

大巴驶入北京大学校园,古老的建筑与现代的教学楼交相辉映。福瑶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农村学生一起,被安排在校内宾馆住下。

"两人一间,按地区分配。"带队老师宣布名单,"云南林福瑶和陕西孙小梅一间。"

孙小梅是个皮肤黝黑、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姑娘,一见面就热情地握住福瑶的手:"听说你办了个女子夜校?太厉害了!我们村的女娃连小学都上不完哩!"

两个女孩很快熟络起来。放下行李,福瑶迫不及待地给家里打电话。接电话的是马得水,他兴奋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到了?北京怎么样?"

"太大了...比省城还大十倍!"福瑶压低声音,"我爹怎么样?"

"好着呢!昨天还下地溜达了一圈。"马得水顿了顿,"那个...我也被选上交流活动了,明天就到!"

福瑶的心跳突然加速:"真的?"

"骗你干嘛!校长临时争取的名额。"马得水得意地说,"等着给我当导游吧!"

挂断电话,福瑶发现孙小梅正冲她挤眉弄眼:"男朋友?"

"不是!"福瑶的脸刷地红了,"就是...同学。"

孙小梅哈哈大笑:"脸红成这样,还说不是!"

2.

交流活动第一天,组织方安排参观北大校园。走在未名湖畔,福瑶被这里的学术氛围深深震撼。古老的图书馆前,学生们抱着书本匆匆而过;草坪上,三三两两的学子热烈讨论着什么;教学楼的走廊里,贴满了各种讲座和学术活动的海报。

"同学们,这里就是着名的北大教育学院。"带队老师指着一栋红砖建筑,"明天我们就在这里上课。"

福瑶仰头望着这座孕育了无数教育家的殿堂,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渴望——有朝一日,她也要在这里学习,把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回大山。

下午的座谈会上,来自甘肃的一位乡村教师分享了她的经历。当讲到如何说服固执的家长让女孩上学时,福瑶感同身受地频频点头。

"这位同学,你好像很有感触?"主持人突然点名。

福瑶红着脸站起来:"我...我在村里也办了个女子夜校..."

在众人的鼓励下,她讲述了青石坳的故事——从自己偷偷在窗外听课,到办起夜校教妇女认字,再到马得水带来的电脑教室。讲到动情处,她的声音哽咽了:"我们山里人不笨,只是缺机会...如果有好老师,好学校..."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座谈会结束后,几位教育学院的教授特意找到福瑶,详细询问了山村教育的情况,还留了她的联系方式。

"保持联系,"一位白发教授和蔼地说,"你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回到宾馆,福瑶发现手机上有十几个未读消息——吴校长把她的发言视频发到了学校群里,同学们纷纷点赞。马得水的信息在最下面:"明天见!给你带了惊喜!"

福瑶抱着手机躺在床上,心里像灌了蜜一样甜。孙小梅在一旁偷笑,但很贴心地没有打趣她。

3.

第二天一早,福瑶就起床仔细梳洗,换上了唯一一件便装——李雪送她的淡蓝色衬衫。孙小梅看得直咂舌:"哟,这是要见谁呀?"

福瑶红着脸不答话,只是对着镜子把头发梳了又梳。

早餐后,新一批交流生抵达宾馆。福瑶站在大堂,一眼就看到了人群中的马得水——他穿着整洁的白衬衫和深色牛仔裤,比在村里时精神多了,却依然带着那种标志性的阳光笑容。

"福瑶!"马得水也看到了她,兴奋地挥手,随即从背包里掏出一个小盒子,"给!"

盒子里是一部崭新的智能手机。福瑶慌忙推拒:"这太贵重了!"

"不是礼物,"马得水急忙解释,"是工作需要。吴校长说以后你要经常和其他学校联系,没个好手机怎么行?算是学校配发的工具。"

福瑶将信将疑,但看到手机上贴着的县一中校徽贴纸,还是收下了。她没注意到马得水眼中闪过的狡黠——那校徽是他自己贴上去的。

上午的课程是"信息化教学实践",正好是马得水的强项。他主动请缨,协助老师演示如何用平板电脑进行互动教学,引得满堂喝彩。福瑶看着讲台上自信满满的他,突然意识到,这个曾经让她厌烦的公子哥,已经成长为一个可靠的人了。

午餐时,马得水神秘兮兮地拉着福瑶来到食堂角落:"猜猜我还带了什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疯丫头成长记》,方便以后阅读疯丫头成长记第6章 北京的金秋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疯丫头成长记第6章 北京的金秋并对疯丫头成长记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