浇菜时,夏至看着那嫩绿的蔬菜,它们在晨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不禁问老人:“大爷,这菜长得这么好,有啥窍门不?”
老人捋了捋胡须,脸上带着几分自豪:“‘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这肥料可不能少,再加上勤浇水、勤打理,像伺候宝贝似的,自然就长得旺。”
劳作结束后,他们和老人告别。老人站在门口,目光中满是不舍:“有空再来啊!”
夏至和霜降回头,笑着向老人挥手:“大爷,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离开小院后,夏至和霜降心中都有些不舍,他们深知,这样简单而温暖的时光是如此珍贵,在城市的快节奏生活中,很难再体会到这份来自陌生人的真挚情感。
离开小院后,夏至和霜降继续在山间漫步。他们走过一片稻田,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他们诉说着丰收的喜悦,又像是在向辛勤劳作的人们致敬。
霜降蹲下身子,仔细观察着稻穗,突然,一只绿色的蚂蚱从稻穗间跳了出来,它的翅膀在阳光下闪烁着绿色的光芒。霜降兴奋地叫了起来:“夏至,快来看!”
夏至走过去,看着霜降脸上洋溢的笑容,那笑容如同阳光般明媚,心中也充满了快乐。此时的稻田,正应了 “谷黄怕虫豆怕荚,芝麻怕的正开花”,每一株作物都承载着农民的希望,沉甸甸的稻穗像是大地给予辛勤劳作的人们最丰厚的馈赠 。
在一处山坳里,他们发现了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时而穿梭于水草之间,时而跃出水面,溅起小小的水花。溪边有几块大石头,像是被大自然特意摆放好,供人休息。
夏至和霜降坐在石头上,把脚伸进溪水里,感受着溪水的清凉,那凉意从脚底直沁心脾。霜降用手捧起一捧水,向夏至泼去,那晶莹的水珠在阳光下闪烁着光芒。夏至笑着躲避,两人在溪边嬉戏打闹,仿佛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笑声在山谷间回荡。
此时,夏至心中感慨,在这山水之间,所有的烦恼都被抛诸脑后,与霜降的相处,让他感受到了生活中最纯粹的快乐,他希望时间能永远停留在这一刻。
中午时分,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宛如梦幻的金色碎片。夏至和霜降找了一处树荫,坐下来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休息片刻后,他们继续前行。
一路上,他们遇到了不少山里的村民,村民们都热情地和他们打招呼,那淳朴的笑容让人感到无比温暖。“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在这里,邻里之间的情谊温暖而真挚。
一位大妈看到他们,热情地递上两个自家种的玉米:“年轻人,尝尝,这可是咱自家种的,甜得很嘞!” 夏至和霜降推辞不过,只好收下,连声道谢。
大妈笑着说:“谢啥,出门在外,都不容易,在咱这儿就跟在自个儿家一样,别见外。”
霜降咬了一口玉米,那香甜的味道让她陶醉,她看着周围村民们朴实的面容,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她想,这里的人们虽然生活并不富裕,却有着最纯粹的善良和热情,这是在城市中难以寻觅的。
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下午。夏至和霜降来到了一座小山丘上。站在山丘上,俯瞰着四周的景色,山峦连绵起伏,像是大地舞动的绿色裙摆;田野一片翠绿,仿佛是大自然铺开的绿色绒毯;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其间,袅袅炊烟从烟囱中升起,宛如人间仙境。
霜降靠在夏至的怀里,轻声说:“夏至,我真希望时间能停留在这一刻,永远不要流逝。”
夏至轻轻抚摸着她的头发,那头发如丝般柔顺:“我也是,这里的一切都让我感到无比宁静和幸福,仿佛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得如同清晨的露珠,转瞬即逝。夏至想起自己在城市里还有学业和未来的规划,那是他走向远方的希望与动力。霜降也有着自己的生活,有着未完成的梦想和责任。他们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尽管心中满是眷恋。但这段乡村之旅,将会成为他们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如同璀璨的宝石,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霜降,我们该回去了。” 夏至轻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不舍,仿佛在和这片土地做一场艰难的告别。
霜降抬起头,看着夏至的眼睛,眼中闪过一丝泪光,但她还是坚定地点了点头:“嗯,我们回去吧。不过,我相信我们以后还会再来的,这里的一切都在召唤着我们。”
两人手牵着手,沿着来时的路缓缓下山。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要将他们的身影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在这片美丽的乡村土地上,他们留下了欢笑,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和回忆。
而那首 “陋室若现群山中,竹林犹隐丛卉里。细雨绵绵牧笛翠,炊烟袅袅乡意浓。” 的诗词,将永远铭刻在他们心中,成为这段美好旅程的最好见证,每当他们回忆起这段时光,心中便会涌起一股暖流 。这诗,这景,这人,已然成为他们灵魂深处最柔软角落的珍藏,无论未来岁月如何流转,都将在心底熠熠生辉,支撑着他们在城市的喧嚣中坚守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的向往。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