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惯例,倪家的地盘由他们管理,所得利润三成自留,七成上交。
起初,大家自然乐意。
即便只分三成,也是一笔巨款。
然而时间一长,当他们在各自地盘站稳脚跟后,总觉得这钱赚得不甘心。
凭什么倪家的人,一个人不动,就想独占所有的利益?
一年到头,赚个几百万,他们只能分到一两百万,剩下的都要上交倪家。
在这个有钱就是大爷的时代,哪怕心里不满,也只能乖乖交钱。
不然,不管是哪个,单拎出来都会被倪家打压得服服帖帖。
“他们几个的位置,确实该调整一下了。”
倪坤听后,表情和语气都十分平静地说。
算起来,除了韩琛,其他三个——国华、纹拯和黑佬,都是倪坤当权时期的老部下。
最短的也做了十五六年的老大。
现在时间久了,翅膀硬了,都想独立发展。
上次国华他们三人找韩琛吃火锅,说不交钱,其实是在试探倪家,并非真想拉拢韩琛。
当然,如果韩琛答应,那就再好不过了。
他们只是想放话出去,看看倪家会如何应对。
如果能接受,接下来就是停止供款,削弱倪家的力量。
但若倪坤或倪永孝这边有任何激烈反应,他们就暂时收手。
简单来说,就是在试探态度。
“有您这句话,我就安心了。”
倪永孝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释然的笑容。
之前,倪永孝虽然这么打算,但也担心父亲倪坤不同意。
毕竟,国华他们几个目前还没表现出反叛之意,且仍是追随父亲倪坤的老臣。
万一父亲念及兄弟情谊,不让动他们,那倪永孝就得延后行动了。
倪永孝得到了倪坤的支持后,便可以放开手脚行事。
……
“你们有自己的地皮?”
蒋芸芸疑惑地看着李纹:“阿纹,这地皮是从哪来的?”
“是倪家给的。”
李纹坦白地说起这件事,也没打算隐瞒。
蒋芸芸本身就是江湖中人,还曾是台南帮的两位重要人物之一,对倪家并无排斥。
因此,得知此事后,她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不过,阿纹……”
蒋芸芸思索片刻后说道:“如今香江的房地产市场行情不佳,我们贸然涉足,真的可行吗?”
倪家如此爽快地将地皮出售给他们,显然是对香江楼市持悲观态度。
“别担心。”
李纹自信地笑了,“没人比我更清楚香江未来的楼市走向。”
李纹此话不假。
即便是李嘉诚这样的地产巨头,也未必能比他更了解楼市和房地产业的趋势。
或许某些具体细节他还不太清楚,但这并不影响大局判断。
“行吧。”
见李纹如此笃定,蒋芸芸也受到鼓舞。
“解决了地皮问题,那资金怎么办?”
蒋芸芸望着李纹问道。
“这块地皮价值一百二十亿港币,若要立即启动开发,还需数十亿的资金,后续开发阶段的投资更是庞大,总计没有几百亿根本不可能完成项目。”
李纹刚刚向蒋芸芸透露了自己的计划,打算建设一座全新的写字楼,与现有的写字楼不同,他希望这座大楼能成为香江的新地标。
这样的工程不仅需要考虑高度问题,还需涉及建筑设计及运用高科技材料等细节。
这无疑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在铜锣湾修建写字楼的同时,他打算在筲箕湾附近打造一座商场,规模将超越后世的太古城。
当然,蒋芸芸并不了解太古城,李纹也没提这个名称,他只是描绘出商场的景象。
这种商业模式,在当前的香江乃至全球都未曾出现过。
李纹借鉴了太古城以及未来万达的理念,将其融合。
它既是奢侈品聚集地,外部店铺皆为高端品牌,内部则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仅凭这一点,便可预见其开业后必将引爆整个香江市场。
然而,要实现这一构想,所需资金同样庞大。
最后一块土地位于九龙半岛,紧邻维多利亚港。
李纹认为这里是建设住宅的最佳地点,但并非用于销售。
香江寸土寸金,若直接出售,只会获得短期收益,这与他的长远规划不符。
因此,他决定将这片区域改造成豪华公寓,仅出租不售卖。
可以说,李纹的构思既宏大又深远。
一旦这三个项目完工,即便没有更多开发,他的地产公司在香江也将稳扎稳打。
二零三二年
随着全球经济复李,李纹不必局限于香江这一地发展。
世界上有无数机会,何必困于一处?
然而,所有机会都需要金钱作为支撑。
没有足够的资金,寸步难行。
“阿纹,你要慎重考虑,地产行业风险极高。
若我们缺乏充足资金贸然涉足,极可能遭遇重大损失。”
蒋芸芸神情严肃地提醒李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