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治水困境

作品:庶女凰途|作者:波哥家的小猫咪|分类:古言|更新:2025-06-30 11:22:34|字数:4578字

拿下苏州知府李维新后,三皇子朱翊铭以为能够迅速推进救灾工作,但很快他就发现,事情远比想象的复杂。

清晨,朱翊铭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所里召集了工部的技术官员。

"诸位,现在汇报一下水患的具体情况。"他坐在主位上,神情严肃。

工部主事张明德展开了一张详细的地图:"殿下,这次水患主要是因为长江上游连降暴雨,水位暴涨,加上中下游河道淤塞严重,导致决堤。"

"那治理方案呢?"朱翊铭问道。

张明德指着地图上的几个关键点:"目前有三个方案。第一,在上游修建分洪渠,减少主河道的压力;第二,疏浚中下游河道,提高泄洪能力;第三,加固堤坝,防止再次决堤。"

朱翊铭皱眉:"听起来都很有道理,那为什么不同时进行?"

另一名技术官员苦笑道:"殿下,这三个方案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而且,各有利弊。"

"怎么说?"

张明德详细解释:"分洪渠虽然效果好,但工程量巨大,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而且会影响上游很多村庄的农田;疏浚河道速度较快,但需要大量民工,在灾后人心不稳的情况下很难组织;加固堤坝相对简单,但治标不治本,下次大水来时还是会有危险。"

朱翊铭听完,感到头疼。

在京城时,他以为治水就是派人修堤坝这么简单,没想到涉及这么多技术问题。

"那你们建议采用哪个方案?"他问道。

张明德等人面面相觑,最后张明德硬着头皮说:"殿下,从技术角度讲,应该三管齐下,但从现实条件来看..."

"说实话!"朱翊铭有些不耐烦。

"从现实条件来看,我们只能先加固堤坝,应急处理,然后逐步进行河道疏浚。至于分洪渠,恐怕需要朝廷长期投入才能完成。"

这个回答让朱翊铭很不满意。

他来江南是要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听困难的。

"那就按你们说的,先加固堤坝。需要多少人?多少物资?多长时间?"

"至少需要十万民工,石料木材无数,时间..."张明德犹豫了一下,"至少需要三个月。"

"三个月太长了,一个月内必须完成!"朱翊铭断然说道。

张明德吓了一跳:"殿下,一个月实在是...工程量太大了..."

"没有不可能!"朱翊铭站起身来,"传令下去,征集所有能动员的民工,日夜赶工。谁敢拖延,军法处置!"

张明德等人无奈,只能领命而去。

但是,朱翊铭的强硬命令很快就遇到了新的问题。

当天下午,负责民工征集的官员前来汇报。

"殿下,征集民工遇到了困难。"

"什么困难?"朱翊铭问道。

"灾民们刚刚失去家园,很多人还在寻找失散的家人,不愿意参加修堤工程。而且,他们担心朝廷不给足够的口粮。"

朱翊铭冷笑:"他们有得选择吗?不修堤坝,下次大水来了,死的还是他们!"

"可是殿下,强制征集可能会激起民愤..."

"民愤?"朱翊铭的声音提高了,"难道让他们继续受水患之苦就不是民愤了?传令下去,每个村庄必须按人口比例提供民工,不得拒绝!"

这个命令传达下去后,果然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许多灾民聚集在临时安置点,议论纷纷。

"这个三皇子也太霸道了,我们刚逃出来,家都没了,还要我们去修堤坝?"一个中年农民愤愤地说道。

"是啊,而且听说工期很紧,要日夜赶工,这不是要累死我们吗?"另一个人附和道。

"可是不修堤坝,以后还会发大水啊。"有人担忧地说道。

"修堤坝是应该的,但也不能这样强逼我们啊。而且,谁知道朝廷会不会给足够的粮食?"

在人群中,风语楼的眼线将这些情况都记录了下来。

很快,苏月卿就收到了详细的情报。

"楼主,三皇子在江南的做法引起了很大争议。"慕容雪汇报道。

苏月卿看完情报,摇摇头:"他还是太年轻,以为凭借皇子身份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楼主,我们要不要..."王猛做了个手势。

"不用。"苏月卿摆摆手,"让他自己去碰壁。有时候,失败是最好的老师。"

与此同时,在京城的皇宫中,皇帝也在关注着江南的情况。

"李公公,江南那边有什么新消息吗?"皇帝问道。

李公公小心地回答:"陛下,根据最新的奏折,三皇子殿下已经拿下了几个贪官,开始组织治水工程。"

"但是?"皇帝听出了李公公话中的顾虑。

"但是,据说治水工程进展不太顺利,民工征集遇到了阻力。"

皇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道:"翊铭性子急躁,这是他的弱点。不过,年轻人嘛,总是要经历一些挫折才能成长。"

"陛下英明。"李公公恭敬地说道。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庶女凰途》,方便以后阅读庶女凰途第161章 治水困境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庶女凰途第161章 治水困境并对庶女凰途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