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陛下的路引制度就是人祸

作品:我在大明开医馆|作者:我就是个保底命|分类:历史|更新:2025-06-21 00:53:39|字数:4466字

众人休息一阵之后,又开始涮起了火锅。

朱元璋夹了片涮羊肉,蘸满红油送进嘴里,辣得直吸气,却还是忍不住又夹了一筷子。

他抬头看向马淳,忽然眯起眼睛。

“马小子,刚才光顾着听徐丫头说话,咱还没问你。”朱元璋放下筷子,“你方才欲言又止的,是不是有话要说?”

马淳正给徐妙云端酸梅汤,闻言动作一顿,摇头道:“没有。”

朱元璋嗤笑一声:“你那天不怕地不怕的胆气呢?怎么,在咱面前还装?”

李文忠和蒋瓛对视一眼,都察觉气氛微妙。

徐妙云轻轻放下筷子,指尖微微收紧。

马淳沉默片刻,终于开口:“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

他顿了顿,抬眼直视朱元璋,“陛下的户籍和路引制度,对防病防灾来说,简直就是人祸。”

话音一落,院子里瞬间安静。

李文忠手里的酒杯“啪”地掉在桌上,酒水溅了一身。

蒋瓛原本在嚼牛肚,此刻动作僵住,喉结滚动两下,硬生生咽了下去。

徐妙云瞳孔微缩,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衣角。

朱元璋脸上的笑意一点点消失。

他缓缓放下筷子,声音低沉:“马小子,你再说一遍?”

马淳神色不变:“户籍制度限制百姓流动,一旦某地爆发瘟疫,百姓无法逃离,只能等死。路引制度更是繁琐,若有人染病急需寻医,层层关卡耽误时间,多少人因此丧命?”

李文忠额头渗出冷汗,低声道:“马大夫,慎言……”

朱元璋抬手止住他,盯着马淳:“你知道这制度为何而设?”

“知道。”马淳点头,“战后恢复生产,防止流民失所。”

“那你还敢妄议?”朱元璋声音陡然提高。

院外的锦衣卫听到动静,手已经按在刀柄上。蒋瓛悄悄摆手,示意他们别动。

徐妙云深吸一口气,轻声道:“陛下,夫君并非指责国策,只是从医者角度……”

朱元璋冷冷打断:“让他自己说。”

马淳直视朱元璋:“臣并非反对户籍制度本身,而是建议增设例外条款。比如疫病流行时,地方官可临时放宽路引限制,允许百姓投亲靠友或外出求医。”

李文忠忍不住插话:“这……恐怕会有人趁机逃税避役。”

马淳摇头:“非常时期,活命比税收重要。若一地死绝,税从何来?”

朱元璋眼神锐利如刀:“你可知前元为何亡国?就是因为管不住流民!”

“前元放任自流,大明却可有序疏导。”马淳不卑不亢,“比如规定疫区百姓只能往指定州县迁移,由官府统一安置。既防扩散,又保民生。”

夜风吹过,灯笼摇晃,映得众人脸色阴晴不定。

蒋瓛突然开口:“马大夫,你可知这话传出去,多少官员会弹劾你动摇国本?”

马淳笑了笑:“蒋指挥使若想拿我,现在就能动手。”

朱元璋猛地拍桌:“够了!”

众人噤若寒蝉。

徐妙云指尖发白,却仍挺直腰背坐在马淳身旁。

良久,朱元璋忽然冷笑:“马小子,你倒是敢说。”

他转头问李文忠,“保儿,你觉得呢?”

李文忠硬着头皮道:“舅舅,马大夫所言……确有几分道理。去岁凤阳闹瘟,就有百姓因无路引被困死在村里。”

朱元璋眯起眼睛,又看向蒋瓛:“你呢?”

蒋瓛沉吟道:“锦衣卫上月密报,湖广有县令私自放疫民出城,反倒控制住了疫情。”

朱元璋盯着翻滚的红油锅,问徐妙云:“徐丫头,你爹教过你《周礼》吧?泉府掌节货之出入,是不是也要路引?”

徐妙云声音轻柔却清晰:“《周礼》亦云:‘大荒大札,则无门关之征’。灾疫之年,本该弛禁。”

朱元璋哼了一声,突然抓起酒碗一饮而尽。

他抹了把嘴,指着马淳:“你小子……真当咱是暴君?”

马淳正要回答,朱元璋却摆手:“明日早朝,咱会让户部议个章程。疫病流行时,准予百姓持医馆证明领取临时路引。”

李文忠瞪大眼睛:“舅舅,这……”

朱元璋瞪他:“怎么?咱是那种听不进谏言的昏君?”

说着自己先笑起来,院中凝滞的气氛顿时一松。

徐妙云悄悄松了口气。

马淳给她夹了片嫩笋,轻声道:“没事了。”

朱元璋瞧见,撇嘴道:“行了,别眉来眼去的。马小子,下回有话直说,少给咱演这出欲言又止的戏码!”

马淳微笑:“臣遵旨。”

蒋瓛从辣锅里捞出片毛肚,嚼得咯吱响:“马大夫,这户籍制度改不改另说,您这火锅是真够味。”

众人一愣,随即哄笑起来。

朱元璋再次趁机把李文忠碗里的羊肉夹走,得意道:“年轻人要多历练。”

“舅舅,历练也不是要要咱一直光烫不吃!”李文忠也学会了反将一军。

“瞧你那没出息的样,呶,分你一半!”朱元璋说着分给李文忠一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我在大明开医馆》,方便以后阅读我在大明开医馆第73章 陛下的路引制度就是人祸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我在大明开医馆第73章 陛下的路引制度就是人祸并对我在大明开医馆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