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西下时,我们满载而归。苏桃的“桃溪剑”上,沾了不少糖画的甜香;青禾的桃花笺上,记满了今日和灵脉、灵蝶、孩子们的互动;我的储物袋里,装着李师傅送的糖剑和灵糖块;小翠则提着剩下的灵脉糕,说要给护凡阵的巡逻修士送些。
走在回桃花坞的路上,苏桃突然说:“师傅,我以后想当像师姐一样的剑修,保护苏州的灵脉和孩子们。”青禾也跟着说:“我想一直和灵脉说话,帮它们解决麻烦,让灵脉永远开开心心的。”我笑着摸了摸她们的头:“只要你们坚持,一定能做到。”
回到桃花坞时,老桃树下的灵烛已经被点亮。苏桃握着“桃溪剑”,对着糖剑继续练“流泉式”,剑招越来越顺;青禾趴在石桌上,把今日的事都画在桃花笺上,还在末尾画了个大大的笑脸;林欢和林娟在整理护凡阵的记录,偶尔讨论明日的授业计划;小翠则在灶房里,准备明日做桃花羹的材料。
夜色渐深,桃花坞的风很软,带着灵泉的甘冽和桃花的甜香。我坐在石凳上,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觉得,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守护的东西——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宝物,也不是至高无上的境界,而是这样平凡又温暖的时光:孩子们能安心练剑、画笺,凡人能吃到香甜的灵脉糕,灵脉能和我们“说话”,连风都带着温柔的气息。
或许这就是女娲宫“护脉”的真谛——守护灵脉,就是守护这份藏在灵气里的人间烟火;传承功法,就是把这份温暖与责任,一代代传下去,让五代修仙界的乱世里,永远有这样一片桃花坞,永远有这样一群守护温暖的人。
月光把老桃树的影子拉得修长时,苏桃还在对着糖剑练“流泉式”。“桃溪剑”的桃木灵光与月光相融,剑风掠过地面,竟在青石板上划出细碎的光痕——那是灵力控制渐稳的征兆,也是她练了整整一个时辰的成果。
“歇会儿吧。”林娟走过来,递过一块凝灵糖,“剑招练到‘顺’就够了,贪多反而会让灵力紊乱。”苏桃接过糖,却没立刻吃,而是把糖贴在“桃溪剑”的剑柄上:“先给剑‘尝尝’,它陪我练了这么久,也该补补灵气。”林娟看着她认真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这孩子对剑的珍视,比任何修炼天赋都更难得。
青禾这时正趴在石桌上,用灵墨在桃花笺上画今日遇到的灵蝶。她画得格外细致,连灵蝶翅膀上的纹路都用淡绿灵光描了出来,旁边还写着:“灵蝶喜欢聚灵阵北边的暖灵气,下次要多给那边加些灵泉土。”林欢走过来,指尖拂过笺纸:“明日我们去聚灵阵时,就按你说的做。对了,你试试用通灵术,让灵蝶的画像‘活’起来?”
青禾眼睛一亮,指尖凝出灵光,轻轻点在画纸上。没过多久,笺纸上的灵蝶竟真的动了起来,翅膀扇动着,从笺纸飞到半空中,绕着青禾转了一圈才落回纸上。“成了!”青禾兴奋地举起笺纸,“林师姐,你看!灵蝶说它很喜欢这个‘家’!”林欢笑着点头:“这是‘通灵绘’的基础,以后你能让画里的灵脉、灵植都‘活’过来,帮更多人理解灵脉的样子。”
我坐在石凳上,看着两个孩子的成长,手里端着小翠刚沏好的桃花夜露茶。茶里飘着几片晒干的桃花瓣,喝一口满是清冽,还带着淡淡的灵力,能驱散练剑后的疲惫。“明日苏州城外的‘青柳村’要办桃花宴,”小翠坐在我身边,轻声说,“村里的凡人说,想请我们去教孩子们做灵脉糖画,也给灵脉带些桃花点心。”
“这个主意好。”我点头道,“让苏桃和青禾多和凡人接触,才能更明白‘守护’不是只守灵脉,还要守着依赖灵脉生活的人。”林娟和林欢也走过来,一致同意明日去青柳村——既让孩子们实战练手,也能给村民们的桃花宴添些灵气。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我们就带着做糖画的工具和灵脉糕出发了。苏桃背着“桃溪剑”,还特意把李师傅送的糖剑装在布包里,说要给青柳村的孩子们看;青禾则抱着一叠空白桃花笺,想教孩子们画简单的灵脉图案。
走到青柳村时,村口早已挂起了桃花灯笼,村民们穿着干净的衣裳,正忙着布置宴场。看到我们来,村长立刻迎上来,手里还提着一篮新鲜的灵桃:“多谢各位仙长来参加桃花宴,孩子们都等着学做糖画呢!”
苏桃和青禾立刻被孩子们围了起来。苏桃打开布包,拿出糖剑:“你们看,这个糖剑和我的真剑一样,练剑时对着它,就能知道自己的剑招顺不顺。”孩子们都好奇地围过来看,眼睛里满是羡慕。青禾则拿出桃花笺,教孩子们画简单的桃花图案:“把灵力轻轻注进笔里,画出来的桃花就会发光,灵脉看到会很开心哦。”
我和林欢、林娟、小翠则帮村民们布置灵脉祭坛——在祭坛中央放上灵桃和桃花干,再用灵力画出简单的聚灵阵,让灵脉的灵气能顺着祭坛飘向整个村子,保佑村民们平安健康。林欢还教村民们简单的“敛气诀”:“遇到邪气时,默念口诀,就能护住自己,也能给灵脉减轻负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