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国成了指导站的常客。第一次学秸秆粉碎时,他没掌握好转速,秸秆碎得不均匀,老郑手把手教他调机器:“转速太快容易缠刀,太慢碎得太大,碳汇效果都不好。你看,这样调,碎出来的秸秆像麦麸,还田后半个月就能腐熟。”陈建国试着调了调,机器果然顺当了,他笑着说:“原来这碳汇种田,也是个技术活!”
指导站还搞了“碳汇示范田”。陈建国的五亩稻田被选为示范田后,技术员每周都来测土、记录。三个月后,测土仪显示他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2.3%升到了2.6%,按新规则算,碳汇增量比之前多了12%。“俺这地,现在比隔壁老王家的还肥!”陈建国拿着检测报告,笑得合不拢嘴。
年底的时候,县里统一核算碳汇补贴。陈建国的手机收到了银行短信,五亩地的碳汇补贴加上差额补贴,一共到账1280块。他拿着手机跑到小卖部,把短信给大伙看:“你看!真的直接打过来了!比种老法子多赚了五百多!”
围过来的农户们都凑着看,李家婶子说:“俺家玉米地的补贴也到了,比去年多了三百!”赵家小子拿着手机晃了晃:“俺的果园还评上了‘碳汇优质园’,有额外补贴呢!”小卖部老板笑着说:“现在村里没人说碳汇是‘虚头巴脑’的了,都想着明年咋把地种得更肥,碳汇赚得更多!”
林薇和团队来县里回访时,看到的是一片热闹景象——田埂上,农户们围着技术员问问题;指导站里,有人在学测土,有人在借粉碎机;示范田里,金黄的稻穗压弯了腰,土壤黑得发亮。张教授蹲在示范田里测土,笑着对林薇说:“你看这土,有机质含量上去了,碳汇多了,产量也高了,这才是真的双赢。”
林薇望着眼前的稻田,想起团队刚成立时的初心。她拿出那份《土壤碳汇伦理计量规则》,上面已经盖了省农业厅的公章,接下来要在全省推广。“其实我们做的,就是让土壤里的碳,变成农户口袋里的钱,让绿色种植,真的能让农户过上好日子。”她说着,风又吹过稻田,稻穗沙沙响,像是在应和她的话。
陈建国走过来,递了一袋新收的大米给林薇:“这是俺用碳汇法子种的米,你尝尝,比以前的香。”林薇接过米袋,心里暖暖的——这袋米里,不仅有稻田的清香,还有土壤碳汇的希望,有农户们对好日子的期待。
夕阳西下,稻田被染成了金色。远处的指导站亮着灯,还有农户在里面学习。林薇知道,这片稻田里的革命,才刚刚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土地变得肥沃,更多的农户拿到碳汇补贴,而那套《土壤碳汇伦理计量规则》,会像一粒种子,在更多的土地上生根发芽,长出绿色的希望,结出金色的果实。
喜欢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黄浦风云之杜氏传奇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