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赵牧的反应,想知道他对南方局势了解多少。
赵牧静静听着,手指在棋盘上的敲击节奏微微变化,片刻后,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平稳而清晰:“秦老哥所虑,确是实情。”
“蛮荒之地,民风彪悍,利益盘根错节,不能单靠朝廷一纸政令或单纯用银钱开道。”
“需得转换思路,因地制宜。”
“与其强力推行,引发抵触,不如巧妙引导,利诱之。”
“与其想着独家垄断吃独食,不如开放合作,共享其利。”
李世民眼睛一亮,身体不自觉前倾:“小友有何高见?”
“老夫洗耳恭听!”
他知道,重点来了。
“高见谈不上,只是些基于人情世故的浅见。”赵牧语气依旧平淡,却开始抛出一条条重磅策略,“先是利益捆绑,化敌为友,期间不要试图去征服所有地方势力。”
“仔细遴选当地真正有实力,有威望,说话管用的豪强大族或部落首领,许其以干股,邀请他们入股棉田,共担风险共享利润。”
“而且一定要让他们明白,种棉花不是朝廷要来抢他们的地,夺他们的利!”
“而是带着他们一起发财,是为他们开辟一条新的,更富裕的活路!”
“一旦有了切身利益,他们自然会从最大的阻力转变为最得力的护棉人,甚至会主动去平息地方上的小麻烦。”
“其次便是直接技术输出,授人以渔!”
“派遣中原熟练的农事工匠和纺织工匠南下,他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去指导种地,更要无私地传授先进的纺织技艺。”
“可在当地合适的位置,由商会出资或合资设立纺织工坊,优先雇佣俚人,僚人,教他们技艺,让他们不仅能从种植棉花中获利,还能从纺织加工中获得稳定的工钱,成为工匠。”
“一旦在当地形成了从种植到纺织的完整产业链,利益攸关者众,根基自然稳固,外人想破坏也难。”
“到最后,便是规范秩序,树立权威。”
“待初步打开局面后,可由秦老哥你这等有实力,有信誉,且与朝廷关系密切的大皇商出面,联合几家率先合作,表现良好的南方大族,牵头组建岭南棉业商会。”
“制定统一的棉花收购等级标准,公平的价格协议,建立对外的销售渠道,避免内部恶性竞争,一致对外。”
“如此,既可保障广大零散棉农的利益,避免被盘剥,又能逐步掌控棉花产业的源头和出口渠道,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这商会,将来便是你在岭南乃至整个南方棉业说一不二的底气。”
李世民听得目光越来越亮,心中巨震,手中的茶盏忘了端起。
这哪里是“浅见”,这分明是一套极其高明,深谙人性。
而且竟然是将地方治理与经济控制相结合的组合拳!
不仅精准地解决了推广中可能遇到的所有核心难题,更是将潜在的风险和阻力巧妙转化为助力和屏障,其深远影响远超棉花种植本身!
这眼光,这谋略,简直是为帝王设计的治国之策!
“妙!”
“小友真乃神人也!”
李世民忍不住击节赞叹,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几乎忘了掩饰,“此三策若成,何愁岭南棉业不兴,何愁我大唐天下百姓无衣御寒?”
“此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伟业!”
“朕.....真让老夫大开眼界……”
“老夫几日可真是茅塞顿开!”此刻的李世民仿佛已经看到洁白棉花开遍岭南,看到秩序井然的商会,看到国库日益充盈的景象。
激动过后,他眼珠一转,又故意摆出一副愁苦面容,演技精湛:
“计策虽妙,奈何……”
“奈何老夫此番为了支持太子新政,已是倾囊相助,囊中羞涩。”
“这南下打通各方关节,雇佣大量工匠,筹建工坊,组建商会,处处都要真金白银啊……”
“小友你看,这……”他想再试探一下,赵牧是否会在此事上投入些本钱,或者至少提供些无息贷款,甚至……入股?
毕竟他也知道,这小子老有钱老有钱了。
不说富可敌国,至少比他那被承乾打劫后都能跑耗子的内怒要富裕的多!
最关键的是,要是能忽悠这小子也出一分钱,自己被承乾打劫的仇,不就算报了么?
只是,赵牧虽不知道秦老爷忽悠自己出钱的原因,但又岂能看不出他那点想让自己也出钱的小心思?
他似笑非笑地瞥了“秦老哥”一眼,悠然道:“秦老哥何必在我面前哭穷?”
“谁不知道你是长安城里有数的豪商,更是太子和赵国公长孙大人眼前的红人。”
“这两位可是真正的位高权重,家底丰厚。”
“真缺钱,去东宫或者赵国公府上打个秋风,陈述利害,还不是一句话的事?”
“想必殿下和长孙大人看在棉花这利国利民,功在千秋的大业上,定会鼎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何须我来操心这阿堵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