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何处?”
魏延猛地睁开眼,发现自己站在一片燃烧的营地中。青铜铸造的穹顶正在坍塌,火舌舔舐着刻满星图的廊柱,发出“滋滋”的声响,空气中弥漫着青铜熔化的刺鼻气味,呛得人睁不开眼。数百名身披兽皮的先民正跪在祭坛前,他们的脖颈上都戴着与他刺青相同的星图项链,却被一个手持骨杖的高个身影用长矛指着咽喉。
那高个身影身披黑色斗篷,斗篷下摆绣着与通天河玄石相同的甲骨文,每走一步,脚下的地面就凝结出一层白霜。“交出归乡坐标,”他的声音如金属摩擦,带着不属于这颗星球的寒意,“否则,这营地的每一寸土地,都将成为你们的坟墓。”
祭坛中央,一个面容刚毅的老者正紧紧抱着半块玉璋,他的铠甲上溅满鲜血,胸口的星图徽章与魏延锁骨处的刺青一模一样——正是魏延的先祖,蜀营代代相传的“背叛者”。
“休想!”老者将玉璋藏入怀中,声音因愤怒而颤抖,指节因用力而发白,“先民盟约岂能容你们这些‘真归位者’篡改!归乡之路是所有人的希望,不是你们独占的工具!”
骨杖猛地高挥,矛尖闪过一道寒光。一名抱着孩子的先民惨叫着被刺穿胸膛,鲜血喷溅在祭坛的星图上,将“归乡”二字染成暗红。老者的手抖了一下,目光落在那孩子惊恐圆睁的眼睛上,又扫过满地族人的尸体,紧握玉璋的手指忽然松开了一丝。
魏延在幻境中嘶吼:“不要!先祖不能妥协!这是背叛!是千古骂名!”他想冲上去阻止,双脚却像灌了铅般沉重——这是幻境,是沙粒能量勾起的记忆碎片,他只能做个无能为力的旁观者。
“你忍心看着族人全死在这里吗?”高个身影冷笑,骨杖指向那个失去父亲的孩子,“这孩子的星图项链,与你家传的刺青可是同源?他的血脉里,也流着归乡的印记呢。”
老者的目光在孩子和玉璋之间反复拉扯,火焰在他脸上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魏延看见他喉结滚动,听见他牙齿咬得咯咯作响,最终,他颤抖着取出玉璋,在祭坛的石桌上划出一道血痕——那是用自己的指尖划开的,血珠滴落在玉璋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像在倒计时。
“我可以告诉你们坐标的一半,”老者的声音嘶哑得像是被火燎过,“但你们必须放了剩下的族人,让他们带着另一半玉璋活下去,等待真正的归乡之日。”
高个身影接过玉璋,却突然挥杖击碎了石桌,玉璋的碎片混着石屑飞溅:“归乡之日?只有‘真归位者’才配回去!”他的长矛闪电般刺穿了老者的胸膛,“至于你的族人……一个都别想活!”
“快走!”老者用尽最后力气将抱着孩子的妇人推向营地后门,“记住坐标的另一半刻在……”
话语戛然而止。魏延眼睁睁看着先祖倒在血泊中,看着高个身影下令屠营,看着那妇人抱着孩子消失在夜色中,怀中紧紧揣着什么——是另一半玉璋!是希望的火种!
幻境如玻璃般碎裂,魏延猛地撞在石壁上,咳出一口带着血丝的浊气。地牢的火把依旧昏黄,但他眼中的怒火已被震惊取代,锁骨处的刺青不再发烫,反而渗出清凉的汁液,顺着纹路滑落,像是先祖的泪水滴落在他的皮肤上。
“先祖没有背叛……”他喃喃自语,铁链从颤抖的手中滑落,发出“哐当”的轻响,“他是为了保护族人,才被迫妥协……他留下的不是骂名,是生路……”
牢门外传来脚步声,沙僧再次出现,手中捧着一个新的陶碗,碗沿还留着细密的指纹。这次魏延没有打翻,只是怔怔地看着他,眼中的红血丝渐渐褪去:“你早知道?这些沙粒……是先民的记忆?”
沙僧将碗递给他,念珠上的沙粒在碗中凝成那半块玉璋的虚影,虚影边缘还沾着虚幻的血珠:“真归位者当年篡改了盟约,将胁迫说成背叛。他们知道,只要蜀营沉溺于仇恨,就永远不会发现归乡坐标的真相。你的嗔恨,恰是他们希望看到的——内斗不休,归乡之路永无开启之日。”他拾起地上的碎瓷片,一片片拼合起来,“就像这碗,碎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拼不回去,还要盯着裂痕不放,让碎片割伤自己。”
魏延接过陶碗,指尖触到碗沿的温热,忽然想起通天河玄石上的星图——蜀营对应的位置,正是整个星图的核心。原来先祖留下的不仅是血书,更是归乡坐标的关键拼图。他猛地看向牢门,眼中第一次燃起与仇恨无关的火焰,那火焰明亮而坚定,映照着石壁上跳动的火光。
第三节 碎盏明真意 狱墙难锁悔悟心
雪停时,地牢的冰棱开始融化,水珠顺着石壁的裂缝蜿蜒而下,在地面汇成细小的溪流,溪流里漂浮着从顶上落下的灰尘,像时间的碎屑。魏延靠着石壁坐下,铁链被他用蛮力挣开了一道缝隙,铁刺嵌进掌心,他却浑然不觉,只是反复摩挲着锁骨处的刺青,那里的星图已变得温润,像是有了生命的呼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