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被他眼中的坚定震慑,张了张嘴,最终低头应道:“公子所言极是,末将知错。”他抚摸着刀身的蓝光,那光芒中仿佛映出了自己在博望坡被火烧的狼狈,心中泛起一丝羞愧。
建业号的舰桥内,陆逊正与孙权研究着归位者的星图。图上标注着地球星轨周围的数百个危险星域,其中一个被红色雾气笼罩的区域格外醒目,旁边用星文标注着“禁忌之地”。陆逊的指尖在图上轻轻滑动,归位者的记忆告诉他,那里是拾荒者传说中的“灾厄老巢”,隐藏着比虚视更恐怖的存在。星图的边缘,他用朱砂补画了一条江河水道,旁注“类我东吴三江口”。
“伯言,这红色雾气区域,是否要绕开?”孙权的碧眼中闪过一丝警惕,他能感受到星图上传来的不祥气息,仿佛有无数触手正从图中伸出,缠绕向自己的心脏。案上的青铜爵中盛着星髓酒,酒液在杯中剧烈晃动,泛起不祥的涟漪。
陆逊摇头,羽扇轻摇,扇面上新绘的星图覆盖了旧有的兵法,象征着战略的转变:“绕不开。它正好挡在前往地球的必经之路上。归位者的记忆中没有关于它的具体信息,只知道那里的能量波动极其诡异,像是……某种活物的呼吸。”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决然,“但越是危险,越可能藏着真相。或许,那里与归位者鹰派的‘噬星计划’有关。”
三艘星堡上,不同的思绪在交织,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地球。归位者的科技与记忆如同一道桥梁,连接起三国之间的裂痕,也让他们对未来的道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诸葛亮望着新生的第七星轨,恒星的光芒透过舷窗照在他脸上,温暖而坚定。他知道,一场新的征程即将开始,这场征程无关争霸,只关乎回归,关乎守护,关乎两个文明的最终融合。
第二节 歃血为盟 弃争共赴故土约
新生恒星的光芒如金色的薄纱,笼罩着第七星轨的每一寸空间。魏蜀吴三艘星堡缓缓靠近,最终在星环内侧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舰首相对,仿佛三位即将对话的智者。成都号的青、许昌号的赤、建业号的蓝,三道能量束从舰首射出,在空中交汇成一个巨大的三色光球,光球中,龙凤虎三神兽的虚影缓缓盘旋,发出低沉的咆哮,仿佛在见证这历史性的时刻。青龙的鳞甲上印着“仁”字,白虎的额间刻着“勇”字,朱雀的羽翼上绣着“智”字,三兽的目光交汇于一点,形成一个“和”字的光晕。
成都号的甲板上,诸葛亮身着崭新的八卦道袍,袍角的星纹在星光下流转,每一道纹路都对应着一个归位者星文。他手中捧着一个用浮城碎片打磨而成的三足鼎,鼎中盛着从新生恒星中采集的“星髓”,那液体在鼎中泛着金色的涟漪,散发着纯净的能量,鼎耳上雕刻的“华夏”二字在光中微微凸起。赵云、姜维等蜀汉将领分立两侧,神色肃穆,甲胄上的尘埃已被擦拭干净,却依旧能看出战斗的痕迹——赵云的银枪枪尖缺了一角,那是抵挡湮灭弹时留下的;姜维的箭囊里少了三支箭,那是在掩护星堡撤退时射空的。
许昌号的甲板上,曹昂身披改良后的炎纹甲,甲片上的赤火纹路与归位者的能量纹完美融合,在星光下跳动,如同一簇永不熄灭的火炬。他手中握着一柄用混沌引擎残骸重铸的青铜剑,剑身刻着“止戈”二字,是他对未来的期许,剑柄上的缠绳用的是许昌号主炮的耐高温线缆,带着硝烟的余味。夏侯惇、张辽等曹魏将领站在他身后,虽依旧带着沙场的戾气,眼神中却多了几分对未知的敬畏——夏侯惇的独眼上罩了一层归位者制造的能量镜,能看透星尘迷雾;张辽的玄甲内衬缝入了鸽派科学家的星图残片,贴身而温暖。
建业号的甲板上,陆逊手持羽扇,扇面上新绘的星图覆盖了旧有的兵法,象征着战略的转变。扇骨用的是星鲸的肋骨,轻盈而坚韧。孙权站在他身侧,紫髯在星光下泛着光泽,手中的权杖顶端镶嵌着一颗从浮城核心中取出的蓝宝石,宝石中封存着一缕蚩的灵魂碎片,碎片在宝石中缓缓游动,如同一尾蓝色的鱼。周泰、吕蒙等东吴将领分立两旁,甲板上的血迹已被清理,但那些深可见骨的凹痕,仍诉说着之前的惨烈——周泰胸前的伤疤上覆盖着归位者的再生凝胶,泛着淡青色的光;吕蒙的手腕上多了一个能量手环,那是用浮城的神经接口改造而成,能与星兽沟通。
三艘星堡之间,一座由能量构成的虹桥缓缓升起,连接起彼此的甲板。虹桥的台阶上流淌着金色的星尘,每一步都踩在“和”“合”“共”等汉字的光影上。诸葛亮率先迈步走上虹桥,星髓鼎在他手中稳如泰山,道袍的下摆扫过台阶,激起细碎的光粒。曹昂与陆逊对视一眼,同时迈步跟上,三人在虹桥中央相遇,目光交汇,无需多言,便已读懂彼此心中的决心。
“诸位,”诸葛亮率先开口,声音在能量虹桥的共鸣下传遍三舰,带着金石般的质感,“万载纷争,源于误解;今日相逢,当为大同。归位者的记忆告诉我们,地球星轨是华夏文明的根,是两个文明融合的起点。若再为争霸内斗,不仅辜负了浮城守护者的牺牲,更会让鹰派有机可乘,最终落得个星毁人亡的下场。”他的目光扫过三舰将士,每个人的脸上都映着三色光球的光芒,“我等皆是华夏血脉,当以文明存续为念,而非一己之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