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利贞,周利贞。
分明已经过了许久,可世事绕来绕去,总是逃不过周利贞。
余幼嘉真心相邀,朱焽却明显觉得有些不妥:
“我们兄弟二人并没有见过余县令的表哥,又没有提早准备贺礼,如今突突拜访,会不会有些失礼?”
余幼嘉本有些感怀,闻言又有些没好气道:
“哪怕准备贺礼,你难道就会记得送吗?”
“没有见过我表哥才是对的,我也没见过几次......毕竟,他早不知何年何月何时,魂归何处而去。”
余幼嘉甚少提及家事,一谈便谈及亡故之人,着实有些令人意外。
此夜寂然,三人行于十室九空的街上,一时间,谁也不知道如何接话,连一直低着头的朱载也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余幼嘉倒是坦然:
“吃碗长寿面罢,不然冷火冷灶,你们回去也没什么东西可以吃了。”
这倒是实话,但朱载今日觉得有些不自在,只想早些回去躺下,小声推拒道:
“我其实今日吃了不少茶点......”
前面两人齐齐回头,朱焽不懂为何平日虽有些别扭,但本性乖巧的阿弟今日会颇有些无礼的拒绝此事,只得唤道:
“阿弟?”
“朱县令也是好心.......”
朱载知道自己此举不妥,但却始终没吭声,只是又一次低下了头,一边走一边踢起了路旁的石子。
朱焽无奈,想了又想,猜了又猜,方看向明显有些疑惑的余幼嘉,缓声问道:
“上次出城迎接我们兄弟二人的官吏,可是县令家中姊妹?”
官吏?
说的是二娘吧。
余幼嘉微微颔首:
“一母同出的亲二姐,现任崇安城县丞,分管崇安城内的钱粮,教化,仓狱。”
因着不知朱焽问起二娘的缘由,余幼嘉只简单的解释一句,并未多说什么。
但只这一句,便足够让原先漫不经心踢动石子的朱载顿步。
朱焽敏锐,先一步察觉到阿弟的不对,笑道:
“我阿弟上次无意开罪过余县丞,今日或许担心这件事,所以才.......”
哦,打人的事情!
原来是如此,才拒绝的?
可那也是二娘的权宜之计......
余幼嘉摆了摆手,道:
“原来是这件事,你们多虑了。”
“我二姐素来端庄典雅,脾性温厚,不同人起争端,纵使有误会,也不会往心里去。你们今日随我一同来,我帮你们开解误会罢。”
二娘脾性有多好,旁人许是不知,但余幼嘉却是知道的。
之前二娘因为担心被朱二抓住错处,所以才故作莽撞,将人打了,可如今余幼嘉既有意同淮南经商,必不能将此事留作祸患。
碰巧今日这个时辰,想来家中其他长辈也快歇息,劳烦她们起身做饭不妥,四娘五郎年纪尚小,而三娘和她自己做饭又极度难吃......
不如劳烦二娘下次厨,也算是道歉赔礼,从此恩怨全消,也是不错的。
余幼嘉想的分明,但落在旁人耳中,却又有了其他意思。
朱焽闻言,低下头凑到朱载面前,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家阿弟,朱载则混像一只浑身炸毛的猫似的,下意识喊道:
“阿兄!”
朱焽仍是笑,伸出手,颇为温厚的揽着阿弟的肩膀:
“阿弟,没事的,你别总是多想。”
“咱们去吃碗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朱载轻轻挣扎几下,分明是看着已经和兄长一样高的少年,可不知为何,总却没能挣脱兄长宽厚的大手。
于是,便也‘只能’这么半推半就的跟着余幼嘉一路前行。
余幼嘉带着身后不知道打什么哑谜的兄弟二人穿街过巷,行至自家已经许久不开的铺面前,敲门掏钥匙开锁开门点灯搬桌搬椅一气呵成,随后才道:
“后头是家宅,此时不太方便进去,不如就在此处用膳吧。”
“我去寻二娘,二位稍候。”
两兄弟齐齐坐在嘉实山房的木椅之上,朱焽自不必多说,一直都没什么架子。
而朱载,也别扭的像是不好意思蹭饭的邻家少年,一直有些坐立难安。
总之,两兄弟都老实到不像是天横贵胄,只像是寻常人家的兄弟。
余幼嘉也想叹一句兄弟俩感情不错,却总觉有哪里不对,索性闭了嘴,径直往后院去。
后院中,果然一如余幼嘉所想,老夫人因病所以休息的格外早,只有五郎的小屋中还点着一盏灯,余幼嘉刻意经过门前瞧了瞧。
五郎正在书桌前仔细整理不知从何而来的书籍,而四娘借着屋内的灯火坐在另外一旁的椅子上绣花,不时同身旁的连小娘子说着些什么。
连小娘子似乎在回,似乎又没有,坐在四娘身旁,眼睛却不时往书桌处偷看。
余幼嘉下意识觉得有些好笑,但没有作声,悄声离了房前。
这样的作息与做法才是对的。
入夜之后,非大户人家不常点灯,而点了灯,大多数时候,通常也不会只留一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