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全军撤出华国

作品: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作者:峨眉豆|分类:都市|更新:2025-05-31 18:28:24|字数:6700字

6月22日,上午8点整。

"滴...滴...滴..."

此时全国各地所有开机的广播,都莫名的响起这个滴滴声,紧接着,一个沉稳有力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

"这里是复兴军总指挥部,现向全国同胞发布重要战报..."

申城街道上,行人纷纷驻足,抬头看向路边电线桩上的大喇叭。茶馆里,茶客放下茶杯。

郊外的田间地头,农民直起腰杆。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竖起耳朵倾听着。

"昨日黄昏,我复兴军成功收复彭城!"

“同时..."

"华国境内最后一支成建制的倭军已经投降!"

播音员的声音突然哽咽,随即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激昂。

"至此,中华大地,再无倭寇!!!"

广播声刚落,整个华国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下一秒...

"轰!!!"

全国沸腾了...

黄浦江上所有轮船同时拉响汽笛,黄浦江上飘满了民众自发投放的河灯。

"快看!"

一个小女孩指着天空。

数百盏孔明灯冉冉升起,每一盏灯上都写着不同的名字,那是自申城沦陷以来,在这座城市牺牲的每一个战士、每一个无辜百姓的名字。

霞飞路上,卖报童把整叠号外抛向天空。

"号外号外!我们胜利啦!"

油墨未干的报纸在空中散开,头版西尾他们签署投降书的照片清晰可见。

一个穿西装的绅士突然扯开自己的领带,一把夺过身旁乞丐手里的二胡,站在邮筒上拉起了《金蛇狂舞》。

前门大街上,一个卖糖葫芦的老汉突然把草靶子往地上一摔,红艳艳的山楂滚了满地。

老汉颤抖着掏出早就准备好的铜锣,是的,自北平收复后他就在怀里揣着这面小铜锣,时刻准备着,就等着这一刻。

"咣咣咣"

铜锣被敲了起来,老汉边敲边喊。

"街坊们!小鬼子完蛋啦!"

刹那间,整条街的窗户齐刷刷打开。茶馆里的说书先生把惊堂木一摔,戏园子的武生扔了花枪,绸缎庄的老板娘抱着布匹就往外冲。

北平天安门广场上,不知是谁率先点燃了第一挂鞭炮。紧接着,第二挂、第三挂...

转瞬间,整座广场淹没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红色的纸屑如雪花般漫天飞舞,落在人们欢笑的脸庞上。

秦淮河畔,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颤巍巍地点燃三炷香,青烟缭绕中,她对着长江跪下。

"老头子,闺女,你们听见了吗?"

浑浊的泪水砸在青石板上。

"我们...赢了啊..."

周围,乌泱泱全是前来祭奠的人群,人群默默摘下帽子,对着长江方向深深鞠躬。

突然,整座城市响起震耳欲聋的汽笛声。码头里工人抡起铁锤敲击钢轨。

金陵女中的学生们把课本折成纸飞机抛向天空,几个中山装打扮的教员此时却抱头痛哭,他们西迁时,全班四十三人,如今只剩七人。

山城的阶梯上,无数火把组成了一条蜿蜒巨龙。学生们高举"还我河山"的横幅,高唱胜利的歌声,走过大街小巷。歌声越来越响,最终汇聚成震撼天地的怒吼。

朝天门码头的苦力们把扁担横过来当鼓槌,油桶翻过来当鼓面。

防空洞里,为了躲避鬼子空袭的山城百姓终于敢点起明晃晃的汽灯。

"龟儿子!老子终于不用躲了!"

在粤州某战俘营里,看守的蓝党战士打开牢门,对里面垂头丧气的鬼子战俘宣布道。

"我们团长说了,今天给你们加餐..."

鬼子战俘们刚露出喜色,就听见后半句。

"每人抽十鞭子,都过来排队站好。"

粤州的大街上,商铺老板们把积压几年的鞭炮成车拉到沙面。火光中,珠江水面浮动的不是莲花灯,而是成千上万盏写着"胜利"的孔明灯。

太行山深处的山村里,识字班老师举着煤油灯,把广播内容一字一句念给乡亲们听。

八十岁的族长颤巍巍打开祠堂大门,祖宗牌位前的长明灯几年来第一次添满灯油。

"列祖列宗在上..."

老人对着族谱上密密麻麻被红笔圈起的名字重重磕头。

"咱家的血仇...报了!"

晒谷场上,后生们把过年剩的炮仗全翻出来。不知是谁拿出唢呐,一曲《百鸟朝凤》吹得群山回荡。

小脚老太太们翻出压箱底的红绸带,在打谷机上系出硕大的红花。

而在东北的林海雪原里,抗联战士围着篝火沉默不语。忽然就这么胜利了,让他们一时根本反应不过来。

良久,杨将军从怀里掏出一个硬邦邦的窝头掰开,一半撒向火堆,一半含泪咽下。

"同志们,吃顿好的吧..."

这一夜,华夏无眠。

从帕米尔高原到乌苏里江,从曾母暗沙到漠河北极村,四万万五千万人用八百种方言喊着同一句话:

"我们——胜利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方便以后阅读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第281章 全军撤出华国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第281章 全军撤出华国并对抗战:这个小孩有点冷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