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集:雨夜翻账

作品:大民富商苏半城|作者:竹晴园|分类:都市|更新:2025-09-09 12:51:30|字数:10624字

雨锁晋商

光绪七年秋,太原城的雨下得黏腻又绵长,淅淅沥沥连缠三日,把青石板路泡得发亮,也把汇通钱庄后宅的青砖黛瓦淋出几分沉郁。苏半城站在密室门口,指尖推了推鼻梁上的玳瑁眼镜,冰凉的铜锁在掌心泛着冷意——这密室是他父亲临终前亲手交托的,墙里砌着三层青砖,门上嵌着暗簧,寻常人连门在哪儿都寻不到,此刻却因为一叠旧账,空气里都飘着紧绷的气息。

侍女刚添了烛火,跳动的光焰把账册上的字迹映得忽明忽暗。苏半城蹲下身,指尖轻轻拂过最顶上那本账册的封面,粗糙的麻纸已经泛黄发脆,边角处还沾着些许平遥库房特有的霉味。这是上月清理平遥分号时,伙计们从一口锁了十年的榆木柜里翻出来的,柜门上的铜锁都锈成了疙瘩,撬开时还掉了满地红锈。当时他只当是些废弃的旧流水,随手让账房收着,直到今日雨歇无事,才想起要亲自过目。

“东家,这雨怕是还要下到明日,您要是觉得冷,我再去取件夹袄来?”守在密室门口的老周轻声问道。老周跟着苏家三十年,从学徒做到账房先生,手底下过的银子能堆成山,却从来没见过苏半城这般郑重的模样——往日里不管是面对十万两的生意,还是官府的刁难,东家总是端着茶盏,慢悠悠地品着,今儿个却连茶都忘了喝。

苏半城没回头,只是摆了摆手,目光落在账册的扉页上。“同治十年秋,汇通平遥分号代运西征军需流水”,一行小楷写得工整,是当年平遥分号掌柜的笔迹。他记得那年左宗棠西征,陕甘一带战事吃紧,朝廷拿不出足够的军饷,便让晋商票号垫款代运粮草军银,汇通当时也掺了股,前后垫了近五十万两,直到三年后才从各省协饷里慢慢抵扣回来。

一页页翻过去,密密麻麻的都是数字,几月几日运了多少石粮食,几月几日拨了多少两银子,接收人是谁,盖了什么印鉴,一笔笔都记得清清楚楚。烛火噼啪响了一声,火星溅到账册上,苏半城慌忙用指尖捻掉,指尖触到纸页上的墨迹,竟觉得有些发烫。

直到翻到第三本,一行朱批突然撞进眼里,他的指尖猛地顿住,连呼吸都慢了半拍。“八月廿三,拨银二万两,注‘军机处王大人亲提’,无西征粮台印鉴。”朱批的墨迹有些发暗,却依旧醒目,尤其是“军机处王大人”五个字,像一把小锤子,重重砸在他的心上。

军机处的王大人,除了当朝军机大臣王文韶,还能有谁?

苏半城捏着账页的手不自觉地收紧,指节泛白,冷汗顺着掌心沁出来,把纸页都浸湿了一小块。他太清楚西征军饷的底细了——当年左宗棠的军饷,一半是各省按例缴纳的协饷,另一半是晋商票号凑的垫款,每一笔支出都要经过西征粮台的核对,盖了粮台的印鉴才算数,怎么会冒出一笔“军机处亲提”的银子?而且还是两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足够寻常百姓过一辈子了。

“老周,你进来。”苏半城的声音有些发紧,连他自己都没察觉。老周连忙走进来,见东家指着账册上的朱批,脸色也跟着变了,凑过去仔细看了看,倒吸一口凉气:“这……这怎么会有军机处的批文?当年我跟着平遥掌柜跑过几趟粮台,每一笔银子都要粮台的人点验,没印鉴根本提不走啊!”

“你去把同治十年八月前后的凭证都找出来,尤其是涉及拨银的,仔细核对。”苏半城站起身,走到窗边,雨还在下,敲着窗棂发出“哒哒”的声响,像在敲他的心。他想起同治十年那年,平遥分号的掌柜还特意来太原见过他,说军机处的人借走了半个月的账本,当时他只当是例行核查,没放在心上,现在想来,这里面怕是藏着大问题。

老周捧着一摞凭证跑回来,两人在烛火下翻了半个时辰,终于在一堆旧票据里找到了八月廿三那天的记录——只有一张简单的拨银单,上面写着“拨银二万两,军机处王大人亲提”,却没有粮台的印鉴,也没有接收人的签字,只有一个模糊的军机处印章。

“东家,我想起来了!”老周突然一拍大腿,脸色骤变,“那年咱们给西征运粮,平遥分号确实被军机处的人借走账本半个月,归还的时候就多了这几页。当时掌柜觉得不对劲,想问问,可来借账本的人说这是朝廷的意思,让别多问,掌柜胆小,就没敢声张,只把这几页夹在账册里,想着往后要是有人查起来,也好有个说法。”

苏半城沉默着,走到铁匣边,把账册小心翼翼地放进去,锁上铜锁,钥匙塞进怀里。密室里的烛火晃得厉害,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忽大忽小,像他此刻的心境。他太清楚这账册意味着什么了——王文韶是军机大臣,深得慈禧信任,要是这两万两银子的事捅出去,轻则是王文韶挪用军需,重则可能牵扯出军机处与晋商的勾结,到时候别说汇通钱庄,整个晋商都会被卷进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大民富商苏半城》,方便以后阅读大民富商苏半城第401集:雨夜翻账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民富商苏半城第401集:雨夜翻账并对大民富商苏半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