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锦偶戏之争

作品: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作者:冥河神龙|分类:历史|更新:2025-09-04 11:36:15|字数:5024字

偶戏一辞一出,造成比刚才黑山伯一辞更大的冲击,朝堂上突然吵得跟菜市场一样,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不少人露出鄙夷眼神,也有人颇感讶异,更多人露出茫然神情,显示出这两个字我都懂,但是凑在一块我怎么听不懂的表情。

这也难怪,关于偶戏,毕竟属于下九流的东西,这些自诩道德标杆,实则人面兽心的朝堂大臣自是不熟悉,相传汉武帝思念死去的李夫人,于是幻士使用皮影戏来一慰汉武帝相思之苦,但实际上皮影戏是到宋朝才得以完善,在汉朝流行的是傀儡戏。

东汉偶戏,又称傀儡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东汉末应劭《风俗通义》记载:“窟礧子,亦云魁礧子,作偶人以戏,善歌舞,本丧家乐也。汉末始用之于嘉会。” 其中窟礧子、魁礧子,即傀儡子,说明东汉时期偶戏原本用于丧家之乐,到汉末开始在宾婚等喜庆场合使用。

东汉偶戏主要是悬丝傀儡,属于 “百戏、杂技” 的表演性质,由演员操纵木偶进行表演,木偶多处关节可以活动,在线的操控下能够做出不同的动作。

东汉偶戏具有 “丧家乐” 和 “嘉礼” 两种功能。一方面,它常被用来演出丧家之乐,有着驱邪除煞的功能;另一方面,到汉末时,偶戏也成为京师宾婚嘉会的表演项目,为人们提供娱乐。

从汉代人俑与传统戏偶的源流关系来看,东汉偶戏可能具有粗简生动的表情刻画以及富有律动感的形体。如四川郫县出土的东汉立说唱陶俑、成都出土的俳优俑等,都展现了生活化、民众化的特点,这些特点可能也影响了当时偶戏的创作,使其在题材和艺术风格上更贴近普通民众的生活。

在认识的人中,李儒与王允是早知道我的打算的,所以他两默不作声,卢植则是一脸惋惜,恨铁不成钢的表情,袁隗与袁绍则满脸不屑,而袁术倒是两眼放光,要说三国第一纨绔子弟,那非袁术莫属,看他能当路中恶鬼,在洛阳街道上飙车,就可见一般,打仗不在行,但关于玩乐他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其实他还有另外一个隐形小弟,就是刘备,刘备在洛阳师事卢植时,也是书没读好,斗鸡走狗玩的不亦乐乎,只不过袁术是真爱玩,而刘备只是借此打进上流社会的圈子而已,表现相仿,目的不同。

所以我一说偶戏,立刻引起他很大的兴趣,立刻转头跟淳于琼悉悉索索讨论起来。张让则是一脸戏谑,心想你这小子,竟然也懂这蝇营狗苟,逢迎拍马的玩意,正待开口,只听刘辩脱口而出,说道:

“好呀!我要看....不,是朕要看,吕校尉,快演给我看吧!”

此时有一老臣排众而出,对刘辩拱手说道:

“陛下不可,百戏纯属小道,陛下应该学习的是帝王之学,切不可玩物丧志!”

又有另外一中年官员出列,开口说道:

“启秉陛下,臣附议,吕校尉竟然公然以市井小道勾引陛下怠惰学习,居心叵测,臣建议去其校尉之职,打进天牢,以儆效尤!”

群臣中传来不少赞同之声,估计不少是与李罡相熟之人,直欲落井下石!我并未辩解,对于这群秋天的蚂蚱,我提不起舌战群儒的兴致,因为我知道最后结果是不会变的。果不其然,刘辩突然站起来大喊道:

“我就要看,我就要,我就要!”

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正常的表现,之前的刘辩被养废了,成了一只不敢出声的鹌鹑,但是自从见识过我的现场百人斩,一股血性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不再会是那个见了董卓只会瑟瑟发抖,无法出声,导致董卓有废帝冲动的汉少帝了。

他往前一站,手指群臣,说道:

“我....朕赐吕爱卿宝剑,就视他为我的臂膀,你们竟然因为他要演偶戏给朕看,就欺负他,你们才是存何居心!”

何太后爱屋及乌,竟也站起,立在刘辩身后,扶住他的肩膀,厉声说道:

“你们这些大臣在家里歌舞升平,舞姬爱妾无数,皇帝只是想看个偶戏就不成?你们是欺负我们孤儿寡母呢,还是故意借题发挥?”

这对母子一发威,朝堂上一片静默,鸦雀无声。张让赶紧上前让这对母子回到龙椅,口中说道:

“陛下息怒,太后息怒,这让老臣来处理。”

等气呼呼的刘辩母子坐回龙椅,张让正色道:

”陛下意思很清楚了,还有人有意见吗?”

卢植站出来说道:

“偶戏虽为小道,但偶一为之可也。”

站在我身旁的曹操也出列说道:

“启秉陛下,臣昨日也听闻吕校尉武斗之事,见猎心喜,心痒难耐下,就直接到吕校尉府邸一探究竟,结果吕校尉当场演出偶戏,展现当时比斗场景,果然精彩纷呈,绝对值得一观!”

何进也难得出口说道:

“陛下想看偶戏,你们就要废掉我一个西园右校尉,到底是谁心怀叵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方便以后阅读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第267章 锦偶戏之争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第267章 锦偶戏之争并对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