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皇上下新规

作品: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作者:皮使我快乐|分类:历史|更新:2025-08-15 18:35:40|字数:4470字

回到府邸没有多久,报喜上门来,赏钱自然不少,科举为王的时代,大家看林泽阶多很多光环。

全国举人数量每科有规定3000人,雷打不动,按省份人口,交税赋贡献分名额,顺天府最多236名,别的省,经济最好两江两湖两广才给120个名额。

一会儿,消息传遍四方,林府很多人上门,来自国子监的同学,剑南省在京当官的,河北省当他是亲人,认他为外籍老乡。

各王府郡主来得特别多,林泽阶三个姐姐封为县主,接进宫里学习过,皇室对她们洗脑,要维护皇族的利益,和郡主公主们平时一起玩。

大喜事,客人上门当然要大办,刘财主吩咐他名下的望江楼,送酒菜来。

刘夫人则直接入宫,林泽阶说出,他有比小麦和水稻更高产的粮食,这比科举还重要。

粮食是皇朝稳定的基础,百姓有口吃得都不会造反,对百姓重要对皇室极重要。

皇上还在开会讨论,免除中原两省的税赋,加大从四川宣尉府到凉州运粮,准备对外用兵。

蒲首辅两项都不答应,他认为朝廷应该给官员涨薪,国库经过一年的破山伐庙,多出两年多的岁入。

有盈余两千多万两的银子,这是朝廷成立以来从没有这么富过。

皇上当然不答应,涨薪上去,降不下来,官员们表面上薪俸低,但是权力资源远胜薪俸。

官一涨薪,吏一样要涨,每个县不算不入流的官,有28名吏员是记入吏部,还有府州,省,巡抚,总督,六部,很多吏员,这是文官系统。

武官系统还有同样多吏员,一涨薪国库的钱很快就花完。

要涨也得蒲首辅致仕后,下一任首辅上台来涨薪,收买人心。

蒲首辅当然想在他手上,为全体官员谋福利,落下好名声。

当郑太监递在皇帝耳边禀报:“皇上,清海郡主入宫,有极重要的事报给您。”

皇帝正气头上说道:“什么重要的事,朕在讨论军国大事,留她一起用膳时再说。”

安太监露出为难表情,他也知道此事比什么事重要。

皇帝马上醒悟,他这个姐姐没有极重要的事,不可能在处理朝政的时间来打扰他,皇帝从早上四点到12点是处理政事时间,一般下午娱乐的时间,皇亲们才会入宫来找他。

清海郡主在他还是皇子,出宫开牙建府帮助最多姐姐,她病得要死那会没向他讨情,照顾她的两个儿子,实在是皇室表率。

更重要她的女婿是林泽阶,还有她一半培养的功劳,这小子太厉害,搞钱的好手,今天朝廷幸福的烦恼都因为他。

以前朝廷都是为没钱而争,能够有钱来争执,历史上像他这样的皇帝太少了,文景之治没有他这么多钱。

汉武帝就是凭借他爷爷文帝,和他老爹景帝,留下的家产,才能打的匈奴人向北逃窜,建起强汉的形象。

想到这,皇帝开金口:“今日议题讨论到这,朕有重要的事,魏国公留下,别的人回去吧!”

蒲首辅难得找到讨好士大夫机会,他太清楚历史由士大夫来书写,不肯放弃难得的机会,“皇上,给全部官员涨薪的事,先定下来吧!官员已经快20年没涨薪俸了。”

这件事整个朝廷官员都盼着,加薪谁会不喜欢?

“蒲首辅辅政20多年没给国库填满过,而朕一个政策,国库才丰盈起来,你是要慷朕的慨?当时破山伐主庙你不同意,分钱你倒是很大方,此事容后再议,就这样。”皇帝直接站起来就走。

魏国公是蒲首辅对头没动,他也想给军官们加薪,被皇帝一叫:“魏国公,你在想什么?还不快跟上。”

魏国公才跟上,他是皇帝一系,都想加薪,这是最得人心的手段。

当刘夫人说道:“圣上,泽阶说他从番人手中得到,一种亩产产能够达到600斤的粮食品种,这是最差的山地种出来的,好地有施肥能更高收成,他已经试种出来,试吃过。”

皇帝和魏国公都惊呆了几秒,国库收入8成是粮税,小麦上等田,亩产才160斤,高粮更少一些140斤,水稻好水田一季的亩产才300多斤,新粮食在贫瘠土地有亩产600斤,这得多出好多粮食出来。

“真的吗?”皇帝的声音都是颤抖的,如果是真的,太幸福了,他一个人完成汉朝文帝,景帝积累,能像武帝出兵打仗,建立汉人出国,十多人能灭一国的历史。

他也可以喊出:犯我大汉,虽远必诛。

以后史书记载,他的地位会超过武帝,成为后世帝王的楷模。

“本来打算明天去看,不过泽阶明天要去参加鹿鸣宴,到后天去他的田庄看一看。”刘夫人有些遗憾的说道。

“那就把鹿鸣宴的时间缩短,半天就好了,吃完午宴就散了,不准搞拜座师的礼,监考乡试考官成了座师,这就是拉帮结派,搞党争。来人!”

“奴婢在。”首领太监回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方便以后阅读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第319章 皇上下新规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第319章 皇上下新规并对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