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折?羌笛传薪暖征衣
剑阁关的冬夜格外寒冷,姜维坐在篝火旁,修补着破损的连弩。阿莱娜递来一碗热汤,汤里飘着羌族的牦牛肉:“老族长说,十二部落的青壮都来了,连八十岁的阿公都能搬石头。”
“好。”姜维喝了口汤,忽然听见关墙方向传来喧哗。原来是羌族少年们在教蜀军跳“鹰舞”,每一个动作都模仿鹰眸部落的捕猎技巧,据说能提升在雪地中的灵敏度。他笑了,这些日子,羌族与蜀军早已不分彼此,连弩的藤条扳机,是羌族妇女连夜编织的;箭矢的羽毛,是羌族少年们用鹰羽换来的。
马岱掀开帐帘,带来一个坏消息:“伯约,粮草只能再撑十日,邓艾的大军却越聚越多。”
姜维却不慌,指向关下的魏军大营:“他们的粮草,比我们更急。邓艾孤军深入,后勤全靠阴平小道,而我们……”他望向远处的雪山,“有羌族部落的‘雪豹队’,能在雪地里日行千里,断他粮道。”
果然,三日后,阿莱娜带着鹰眸骑归来,马背上驮着魏军的粮草,领头的牦牛身上,还挂着邓艾的帅旗。“大将军,”她的银饰染着血迹,“我们烧了魏军三个粮仓,他们现在只能吃雪水拌麦麸。”
姜维点头,忽然听见关墙传来欢呼声。他出去一看,只见百姓们举着火把,在关墙上摆出巨大的“汉”字,火光映着每个人坚定的脸庞。他知道,这就是诸葛亮所说的“民心”,是比连弩更强大的武器。
第五折?孤臣泣血守雄关
除夕前夜,剑阁关迎来了最猛烈的进攻。邓艾孤注一掷,动用了从鲜卑买来的“铁蹄骑兵”,马蹄裹着寒铁,能在冰面上高速奔驰。姜维站在关墙上,看着魏军如黑色浪潮般涌来,手中的七星剑第一次出现了缺口。
“大将军,弩箭快用完了!”蒋斌的声音带着嘶哑。
姜维却抽出腰间的佩剑,那是诸葛亮送他的蜀锦剑穗:“告诉弟兄们,用刀、用剑、用石头,哪怕用牙齿,也要守住剑阁!”他望向关墙上的“汉”字大旗,旗手已换了三人,却始终没有倒下。
千钧一发之际,远处的雪山传来狼嚎——那是羌族的援军到了。老族长带着五百名雪豹骑手,从魏军后方杀出,他们的马靴刻着八阵图,手中的狼头刀专砍魏军的铁蹄。姜维趁机下令:“开闸放水!”
事先囤积的雪山融水从关墙顶部倾泻而下,在冰面上形成光滑的水道,魏军的铁蹄失去控制,人马相撞,死伤无数。姜维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诸葛亮临终前的话:“伯约,蜀汉的未来,在民心,在羌汉同心。”
是夜,姜维收到洛阳传来的密信,绢帛上只有八个血字:“陛下禅位,晋朝已立,汉祚未绝。”他望向关墙上的篝火,想起这些年来,从阴平到剑阁,从西羌到洛阳,千万人用血肉和信念,守护着一个“汉”字。
他握紧七星剑,剑鞘上的“汉”字在火光中闪烁。他知道,司马昭的晋朝虽立,但只要剑阁关还在,天汉新军还在,汉家的魂就还在。哪怕有一天,他的血洒在关墙上,他的剑,也会化作碑石,刻下“汉”字,永远立在这雄关之上。
雪又下了,却掩不住关墙上的血迹和“汉”字旗。姜维望着东方,仿佛看见洛阳的百姓还在传唱《出师表》,定军山的松柏还在守护诸葛亮的陵墓,西羌的少年还在练习连弩。他笑了,笑得比雪更冷,比火更烈——此身可灭,汉魂不熄。
喜欢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