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冷战时期的核废料!”他对着卫星电话嘶吼,嘴里泛着血锈味。集装箱内壁结满紫色冰晶,未知微生物正在吞噬铅防护层。
研究所紧急会议上,所长调出经费来源图:“威廉姆斯集团每年资助我们2.7亿美元,占全年预算的61%。如果现在公开数据……”
“看看这个!”李墨飞启动全息投影,紫色微生物的扩散模型与全球癌症发病率曲线重叠,“二十年内,北半球将有四百万人因辐射累积患癌。”李墨飞把研究报告摔在会议桌上:“必须立即公开微生物数据!”
财务总监擦着冷汗反驳:“但根据《国际核能责任公约》,我们如果提前预警就需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你知道这会导致什么?”研究所所长擦着冷汗,“所有北极开发项目都要暂停,我们三分之二的经费……”
陈曦默默调出实时模拟:如果隐瞒数据,紫色微生物将在二十年内释放相当于全球十年碳排放量的甲烷。她突然插入最新的基因编辑模拟结果:“如果用CRISPR技术敲除微生物的辐射代谢基因,或许能:”
“那是生物武器级别的改造!”苏珊娜拍案而起,“谁又能保证变异菌株不会更具侵略性?”
表决持续到凌晨三点。当李墨飞将辞职信拍在桌上时,所长终于同意有限度公开数据——删除所有涉及某联核废料的内容。
当苏珊娜的北极星号深潜器潜入北冰洋2800米深的海床上方悬停时,在海底发现了更多集装箱。苏珊娜调整着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LIBS),当紫色微生物群进入采样舱时,纳米材料采样器刚接触箱体,纳米吸附剂突然自燃,舱内温度瞬间突破400℃。声呐显示,整片海床正在形成甲烷气泡构成的“死亡地毯”。
“它们在释放储存的辐射能!”工程师大喊。苏珊娜启动应急协议,向海水中投放硝酸银抑制剂。紫色微生物却将其转化为导电银纳米线,在北冰洋形成覆盖三万平方公里的生物电路网。
“这不是污染,”她颤抖着记录现象,“这是地球在制造自己的散热系统……”她冒险放出深海无人机,镜头传回的画面让所有人窒息:集装箱堆中夹杂着某联时期的核潜艇残骸,反应堆裂缝里不断涌出紫色微生物。
艾瑞克在病床上签署了辐射暴露同意书,他的白细胞计数只剩正常值的三分之一。陈曦将加密数据包上传至国际科学联盟服务器,鼠标悬停在“发送”键上足足三分钟。
国际科学联盟的服务器收到1.2TB加密数据时,艾瑞克正接受自体干细胞移植。
苏珊娜站在破冰船甲板上,看着纳米材料在海水中形成银色油膜。这原本用于吸附污染物的发明,此刻正包裹着紫色微生物向洋流扩散。
喜欢气候边缘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气候边缘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