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作思考后,胡希杰回答:“像我们这种修理工,全厂大概有五十多人。”
李建设听完,眉头微微蹙起。
这么少的人手,显然无法应对日益增多的合作需求。
尤其是最近几个外地轧钢厂也来找合作,这让李建设意识到问题的紧迫性。
他知道这些轧钢厂之所以选择他们,是因为急需提升产能。
然而,若长期拖延,很可能引发更多问题。
特别是昨天他还看到几个外地轧钢厂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我现在有一项重要任务交给你。
尽快找一批人,让他们学习如何改造机器设备!”
李建设严肃地说。
“完成学习后,这些人每天都会有稳定的工作,待遇和你们一样。
我希望至少能找到一千人。
当然,我不会亏待大家。
如果每人能培养出一个可以 ** 完成设备改造的人,那么所有经这些人改造过的设备,每台都将给你们提成二十块钱。”
胡希杰起初对前面的要求有些抵触,但听完了后面的话,顿时来了兴趣。
他明白,这项工作并不复杂,只要掌握要点就能胜任。
而且,他相信只要亲眼看过一次改造过程,稍加指点便能上手。
听完李建设的话,胡希杰心中暗喜。
原来教会一个人后,只要对方参与设备改造,他们就能获得提成。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他深知这类机器设备改造的活儿不少,而眼前这位年轻人手中就有许多相关工作。
这让他的内心开始蠢蠢欲动。
“可以试试,我这就跟大家商议一下。”
胡希杰沉思片刻后说道。
他认为此事并无不妥,但还是得和同事们沟通清楚。
李建设在一旁静观其变,未加干扰。
他知道,这个时代找个工人易如反掌。
毕竟那时的人不是进国企,就是做别的工作。
国企虽多,岗位却稀缺。
只要在街巷间放出话来,必然有人蜂拥而至。
因此,他对说服胡希杰的同事充满信心。
如果这些人拒绝合作,他大不了另寻他人,而且眼下这种情况,仅靠这几个人显然是不够的。
目前需要改造设备的轧钢厂数量太多,这也是李建设急于推进的原因。
他能等,但那些轧钢厂可等不起。
于是,胡希杰向其他同伴说明了情况:“这样做虽然不算吃亏,但我们的收入可能要减少不少。”
“没错,如果接的活少了,我们的收入自然会下降。
轧钢厂的项目就这么些,我们干得少,赚得自然也少。”
皱眉之人开口道:“这样说不对,这次需要改造设备的人数太多,恐怕难以应付。”
“确实如此,不改的话效率根本无法提升。
不然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
“没错,仅靠我们这几个人,要把所有轧钢厂都改造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是啊,看来对方对我们速度不满意,要是全改完,还不知道要等到何时。”
“既然提议已出,我们还是遵从安排吧。”
另一人也皱眉附和:“对,条件已经很好了。
等完成这里的改造,说不定要去别的城市继续干。”
旁边几人低声讨论着。
喜欢四合院:我,娄小娥的靠山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四合院:我,娄小娥的靠山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