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定量粮

作品: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作者:白云随风流|分类:穿越|更新:2025-05-24 12:30:38|字数:4384字

“小凤!”

贾东旭连忙劝说道:“别啥破事儿,都往自个儿身上揽的,等你上完一天班回来。

都累成个啥样儿了,你哪儿还有啥精力,去打扫啥卫生的呀?”

“这事儿没得商量。”

易中海也紧接着说道:“晚上打扫院子, 还能有个啥意义的?”

撂下这几句话后,他转身就走了。

身后传来了贾张氏,悠悠的低骂声道:“真是个没良心的…。”

“轰隆隆,咔嚓嚓!”

乌云密布的天空中,一道道震耳欲聋的闷雷声。

夹杂着几道一闪而逝的雷电,如同泰山压顶般响彻在了整个天地间。

紧随其后而来的,是黄豆般大小的雨点。

它们就如同珠帘般,紧密的自乌云之中急坠而下。

“啪啪啪!铛铛铛!”

雨点砸落在了干燥的地面上,或是高矮不等的屋顶处。

还有绿叶葱葱的树梢顶端,发出了各种不同的声响来。

一股浓郁的土腥气味,夹杂着潮湿的气体,瞬间就在空气之中弥漫了开来。

“哗啦啦!”

须臾之间,连珠雨就变成了线条雨,再然后,又变成了瓢泼大雨。

但就是如此般大的雨势,也浇不灭人们心中的焦躁之气。

原因无它,自上个月末起,也就是55年8月25号。

政府开始实行起了,粮食定量供应制度,并对照户口本发放粮本。

此次划分定量标准是按照:特殊重体力劳动者;例如钢厂铁厂,煤矿井下等工人群体。

这类高消耗的人群,每月粮食定量都是在五十五斤往上,不会超过六十斤。

一般重体力劳动者;像建筑工人等,每月定量约为45斤左右。

轻体力劳动者;一般指的是工厂的普通工人。

这类人群,不需要出什么大力气,每月的定量大概在32斤左右。

还有一类是机关单位,或是学校等脑力劳动者群体;这类人的定量在,每月28斤左右。

相比起这些有工作的人群,大部分普通市民的定量,就要相对的更低了一些。

年满十八岁往上的成年人,一般都是在25斤左右。

未成年的孩童,也是根据年龄段的不同,来划分定量的。

年龄越小的,定量自然也就会越少,例如;学龄前儿童,他们每月可能有个15斤左右。

在这些个不同定量粮的数据里,还要有细粮和粗粮比例的分配。

一般民众的细粮,是在定量粮的总数里面,能占到百分之三十。

重体力劳动者,或许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左右。

自此,人们只能是,每月带齐户口本和粮本。

按照规定的时间,到各家居住地,最近的粮食供应站点,去购买粮食了。

秋高气爽再加上雷雨的天气,应该是人们最舒爽的一天了。

但就是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政策变化,使得人们一时之间,多少还有些没有回过味来。

95号院子里面,也少了许多,往日里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声。

但要说沉闷吧,倒也不至于沉闷。

毕竟,这个时期的人们,适应能力还是很强的。

大多也都是因为,家里的长辈们,勒令各家的孩子,都少出去撒些欢子罢了。

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外出活动,就能多保留一些体力,或许吃饭的时候呢。

就有可能,少吃上那么两口了也不一定,这可是节省口粮的最佳办法。

前院西厢房内。

“我每月二十八斤,你是二十五斤。”

闫埠贵又一次计算道:“解成能分到十八斤,其他三个都是十五斤。

这么一来,咱家每个月拢共能买到的口粮,只有区区一百一十六斤。”

“呼…。”

他端起了茶缸子,吹了吹茶水上面漂浮的茶叶沫子,抿了两口后。

“唉!”

这才幽幽的叹息一声道:“咱家有六口人呢。

每天不到四斤的口粮,这么点儿粮食能够干啥的?”

话毕,他闭上双目思虑了起来。

坐在一旁的杨瑞华,也紧皱着眉头,愁眉苦脸的道:“这可咋整呀?”

这个时期大多数家庭的餐桌上,都是缺油少肉的。

就算吃再多的饭食,也总是感觉就像是没有吃饱一样。

何况还没有那么多的粮食,让人往饱了吃的。

不要说是六口人,分食不到四斤的口粮了。

哪怕只有三口人分食,也只能算得上是勉强够吃的。

这还要算上留守人员,一天只吃两顿饭的前提下。

“往后你做饭呀!”

闫埠贵叮嘱杨瑞华道:“一定要精细再精细了,能吃稀得就少做点儿干的吧!”

“哎!”

杨瑞华点点头答应道:“我记下了。”

东厢房刘家的堂屋内

秦淮茹跟陶小蝶两女,几乎是脑门顶着脑门。

也是在一遍遍的,仔细的计算着,自家能够分配到的口粮数量。

以往她们不用在粮食上面发愁,因为她们家有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上一章目 录下一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方便以后阅读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第131章 定量粮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第131章 定量粮并对四合院里的镇宅之宝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