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孔明留下大将王平、张嶷、吴班、吴懿四将,率领部分兵马,镇守祁山大营,以防魏军偷袭。自己则亲率大将姜维、魏延等一众骁勇将佐,以及数万精锐士卒,偃旗息鼓,星夜兼程,径直赶往卤城(今甘肃礼县东北)。卤城太守,素来敬仰孔明威名,听闻丞相亲率大军前来,哪里还敢抵抗,慌忙大开城门,出城投降。孔明入城之后,好言抚慰已毕,便开口问道:“太守可知,此时此刻,陇西何处小麦已经成熟,可以收割?”
卤城太守躬身答道:“启禀丞相,如今正值六月,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一带的小麦,皆已颗粒饱满,一片金黄,尽数成熟,随时可以收割。”
孔明闻言大喜,当即留下大将张翼、马忠二人,率领部分兵马,镇守卤城,自己则亲率姜维、魏延等主力大军,偃旗息鼓,星夜兼程,径直向着上邽方向掩杀而去。
然而,还未等蜀军抵达上邽,前军斥候便已飞马来报:“启禀丞相!大事不好了!魏军大都督司马懿,已亲率数万精兵,抢先一步,抵达上邽,并已在各处麦田要道,设下埋伏,严阵以待!”
孔明闻报,不由得大吃一惊,失声道:“不好!那司马老贼,果然是神机妙算!竟然早已预料到吾会前来此地割取小麦!此人智谋,着实不可小觑!”他心中虽然震惊,但脸上却依旧平静如水,其“临危不乱之意”令人钦佩。他当即下令,全军暂停前进,就地扎营,然后命人取来清水,沐浴更衣,仿佛接下来要进行的不是一场生死大战,而是一场轻松的郊游一般。
随即,孔明又命人从后军之中,推出三辆一模一样的四轮小车来。这三辆四轮小车,皆是孔明在蜀中之时,便已预先令人精心打造而成,车上装饰、帷幔、旗帜,皆是一般无二,寻常人等,根本无法分辨其真假。
孔明当即下令:命大将姜维,率领一千名精锐枪兵,护卫着其中一辆四轮小车,再配以五百名鼓手,负责擂鼓助威,偃旗息鼓,秘密潜伏于上邽城外的后山隐蔽之处。又命大将马岱在左,猛将魏延在右,亦各率一千名精锐刀盾手,各自护卫着一辆一模一样的四轮小车,再各配以五百名鼓手,亦是偃旗息鼓,秘密潜伏于上邽城外左右两侧的隐蔽山林之中。每一辆四轮小车,皆用二十四名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精锐力士,让他们皆身穿皂色短衣,赤着双脚,披散着头发,腰悬长剑,手持七星皂色幡旗,分列于小车左右两侧,负责推车前进。姜维、马岱、魏延三人,各自领了密令,依计引兵推车,悄然潜伏去了。
孔明又另外挑选出三万名精壮士卒,让他们皆放下兵器,手持锋利的镰刀,背负捆扎麦束的绳索,只等一声令下,便要四下里分散开来,收割麦田。最后,他又亲自挑选出二十四名最为精壮勇猛的亲兵护卫,让他们也皆换上皂色短衣,披散头发,赤着双脚,腰悬利剑,簇拥着自己乘坐的那辆四轮小车,扮作推车使者。又令小将关兴,结束打扮成天界天蓬元帅的威武模样,手持一面七星皂色大幡,步行于自己所乘四轮小车之前,以为仪仗。
一切安排妥当之后,孔明这才羽扇纶巾,神态从容地端坐于四轮小车之上,在关兴以及二十四名“推车使者”的簇拥之下,浩浩荡荡,径直向着上邽魏军大营方向,缓缓而来。那场面,与其说是行军打仗,倒不如说更像是在进行某种神秘的宗教仪式,其“玄妙诡谲之气”弥漫四野。
魏军前哨斥候,远远望见蜀军阵中,竟有如此诡异的队伍出现,皆是大惊失色,不知来者究竟是人是鬼,慌忙飞马奔回大营,将此情景报知主帅司马懿。
司马懿闻报,亦是心中大为诧异,急忙亲自带领一众将佐,登上营中高处了望台,向外观望。只见远处蜀军阵前,果然有一辆四轮小车,缓缓而来。车上端坐一人,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神态安详,正是那宿命之中的老对手——诸葛孔明!其左右两侧,各有十二名身材魁梧,皂衣赤足,披发仗剑的狰狞汉子,如凶神恶煞一般,护卫着小车。车前更有一员身形高大,手持七星皂幡的“天神”模样的少年将军,步行引路,威风凛凛,气势不凡。整个场面,显得是那样的庄严肃穆,又充满了神秘诡异的气氛,令人不寒而栗。
司马懿见了,眉头紧锁,对其左右道:“哼!这个诸葛孔明,又在故弄玄虚,装神弄鬼,想要迷惑我军军心!传我将令!立刻调拨两千精锐铁骑,火速出击!务必要将那辆四轮小车,连同车上之人,一并给吾生擒活捉回来!”他虽口中说得轻松,但心中对孔明这般“神鬼莫测之态”却也暗自警惕。
魏军铁骑领了将令,立刻如猛虎下山一般,呐喊着从营中冲杀而出,直扑孔明所在的四轮小车。
孔明在车上,远远望见魏军铁骑如潮水般汹涌杀来,却依旧面不改色,神态从容。他只是将手中羽扇轻轻一摇,那二十四名“推车使者”,便立刻推动着四轮小车,调转方向,不慌不忙地遥望着己方蜀军大营的方向,缓缓而行,其速度看似缓慢,却又仿佛快逾奔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