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哪里见过这等恐怖的景象?只吓得是三魂掉了七魄,急忙拔出床头悬挂的佩剑,胡乱地向着空中砍去,口中大叫:“鬼魅休得无礼!孤乃奉天征讨,何惧尔等冤魂索命!”
忽然,只听得“轰隆”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整个寝殿的西南一角,竟无缘无故地自行崩塌了下来!尘土飞扬,瓦砾四溅!曹操更是吓得魂不附体,当场便惊倒于地,不省人事。
左右侍卫听得响动,急忙冲入殿内,见魏王昏倒,宫殿又塌了一角,皆是大惊失色,慌忙将曹操救出,迁往别宫好生调养。
次日夜间,曹操又隐隐约约听见殿外传来无数男女老幼的悲惨哭泣之声,其声凄厉,不绝于耳,令他更是心神不宁,难以安枕。
待到天明,曹操急忙将帐下文武群臣,尽数召至榻前,面带惊恐之色地说道:“诸位爱卿,孤纵横戎马之中,已有三十余年,大小战阵,不计其数,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平生也从未相信过什么鬼神怪异之事。然近日以来,孤却屡屡遭遇此等怪异之事,究竟是何缘故?”
群臣听了,亦是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便有人进言道:“启禀大王,依臣之见,此必是宫中妖邪作祟,怨气不散。大王当立刻命令宫中,延请高僧道士,大设醮坛,修设罗天大醮,诵经礼忏,超度亡魂,驱邪禳灾,方可保大王龙体安泰,国祚绵长。”
曹操听了,却是长叹一声,面如死灰,摆了摆手,道:“唉!圣人有云:‘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孤自知平生杀戮过重,罪孽深重,如今恐怕是天命已尽,大数难逃,又岂是区区设醮祈禳所能挽救的?”竟不允设醮禳灾之请,其“英雄末路之悲凉”与“自知时日无多之绝望”,溢于言表。
又过数日,曹操自觉胸中一股“郁结之气”直冲上焦,双目亦渐渐变得模糊不清,几近失明,心中更是惊恐万状,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急忙又将心腹大将夏侯惇召至榻前,商议后事。
夏侯惇接到王命,急忙赶来。刚至殿门之前,尚未入内,忽然也隐隐约约看见伏皇后、董贵妃、两位皇子,以及伏完、董承等人的鬼魂,皆是披头散发,浑身浴血,立于一片阴风惨雾之中,用那怨毒无比的目光,死死地盯着自己!夏侯惇何曾见过这等阵仗?只吓得是怪叫一声,当场便昏倒于地!左右侍卫慌忙将其扶出宫外,送回府中调治。自此之后,夏侯惇亦是身染重病,卧床不起。
曹操见状,更是心如死灰。他自知不起,便又将心腹重臣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等人,一同召至自己的卧榻之前,准备交代后事。
曹洪等人见魏王病势沉重,皆是伏地叩首,泪流满面,泣声道:“大王善保玉体,安心调养,不日定当霍然痊愈,再展雄图!”
曹操却是惨然一笑,摇了摇头,喘息着说道:“唉!孤自知天命难违,大数已到,恐怕是难以再好了。孤纵横天下三十余年,扫平群雄,削平祸乱,如今天下诸侯,皆已次第覆灭,唯独只剩下那江东的孙权,以及西蜀的刘备,尚未能彻底剿除,此乃孤平生最大憾事也!孤如今病已入膏肓,恐怕不能再与诸位爱卿共叙国事,特以家国大事,郑重相托!”
“孤之长子曹昂,乃刘氏所生,英勇孝顺,本是孤最为看重的继承之人。只可惜,不幸早年殁于宛城张绣之乱,此乃孤心中永远的痛!如今,王后卞氏,共为孤生下了四个儿子:长子曹丕,为人笃厚恭谨,沉稳有度;次子曹彰,勇猛善战,却失于谋略;三子曹植,才华横溢,文采风流,却为人虚华浮夸,缺少诚实稳重,又兼嗜酒放纵,不堪重任,因此孤最终没有立他为嗣;四子曹熊,则自幼体弱多病,恐难长寿。”
“如今看来,唯有长子曹丕,品性敦厚,处事稳重,可以继承孤之大业,统领我大魏基业。诸位爱卿,皆是国家栋梁,社稷重臣,还望日后能同心同德,竭力辅佐于他,使其能早日扫平吴、蜀,统一天下,完成孤未了之夙愿!”
曹洪等人听了曹操这番“临终托孤”之言,皆是涕泣不已,叩首领命而出。
曹操又令近侍,将自己平日里所珍藏的各种名贵香料,尽数取来,一一分赐给宫中诸位侍妾,并且一一嘱咐道:“孤死之后,汝等皆须勤习女红针指,多做一些精美的丝履香囊等物,拿到市集之上贩卖,如此,便可以得到些许钱财,用以自给自足,也不至于衣食无着了。”其“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之态,倒也令人唏嘘。
他又下令,自己死后,诸位侍妾,皆可居住于邺郡新建的铜雀台之上。每日里,务必按时设下祭品,供奉自己的牌位,并且必须令府中的女伎乐队,在祭祀之时,演奏欢快的乐曲,献上丰盛的食物,不可使其冷清。
最后,他又留下遗命,命人在彰德府的讲武城外,秘密设立七十二座疑冢,使其真假难辨,切勿令后人知晓自己真正的葬身之处,以免日后为人所发掘盗窃,惊扰了自己长眠。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