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听闻此言,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只觉得眼前一黑,天旋地转,险些从赤兔马上栽倒下来!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一心北伐,为国尽忠,后方竟会突生此等惊天大变!
他不敢再奔襄阳,唯恐自投罗网,只得急忙带领残部,转而向着荆州南部的公安方向逃去,希望能凭借公安的城池,暂时稳住阵脚,再图良策。
然而,刚刚行不多远,又有探马飞报前来:“启禀君侯!公安守将傅士仁,已然献了城池,投降东吴了!”
关公闻言,更是怒火攻心,一口鲜血猛地喷了出来!他强忍悲痛,正要继续前行,忽然又有负责催运粮草的军士,狼狈逃来,哭告道:“启禀君侯!公安傅士仁,不但献城投降,更前往南郡,杀了奉命前来催粮的使者,并招降了南郡太守糜芳,二人皆已投降东吴去了!”
关公接连听闻此等噩耗,只觉得胸中怒气填塞,难以忍受,先前刚刚愈合的右臂箭疮,竟也因急怒攻心,再次迸裂开来,鲜血直流!他惨叫一声,眼前一黑,竟当场从马背之上,昏绝于地!
左右众将士见状,皆是大惊失色,慌忙上前,七手八脚地将关公救醒过来。关公悠悠醒转,顾谓身旁的随军司马王甫,泪流满面,悔恨交加地说道:“唉!悔不听足下良言!悔不听足下良言啊!今日果真应了你先前所虑,荆州失陷,皆是因我用人不当,轻信潘濬,又未能提防吕蒙奸计所致也!”
他又急忙问道:“我先前下令,沿江上下,遍设烽火台,倘若吴兵渡江,便当立刻举火报警。为何今日,竟无一处烽火燃起?莫非那些守台军士,皆是玩忽职守,贪生怕死之辈么?”
有侥幸逃回的探马,哭着回答道:“启禀君侯!那东吴大都督吕蒙,奸诈无比!他令手下水军将士,尽皆换上白色衣服,乔装打扮成往来贩运货物的普通客商,驾驶着寻常商船,悄然渡过长江。又将精锐兵马,尽数埋伏于船舱之中。待其船只靠近我荆州沿江烽火台之时,便以上岸避风,或是赠送财物为名,麻痹我守台军士。然后,趁其不备,突然发难,将那些守台士卒,尽数生擒活捉,不曾走脱一人!因此,沿江烽火,皆未能及时点燃报警!”
关公听了,更是捶胸顿足,跌足长叹道:“唉!我关某一生英雄,竟不想今日中了此等奸贼之诡计!如今荆州已失,又有何面目,去见我大哥汉中王耶!”
一旁的管粮都督赵累,亦是面带忧色,进言道:“君侯,如今军情紧急,已不容我等再作迟疑!为今之计,可一面立刻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兼程,火速赶往成都,向汉中王求救,请其速发援兵;一面则尽起我等残部,暂且放弃水路,从陆地旱路,杀回荆州,与那吕蒙决一死战,或可尚有一线生机!”
关公深以为然,当即便依照赵累之言,修下告急文书三道,派遣心腹谋士马良、伊籍二人,令其携带文书,更换便装,从小路出发,星夜奔赴成都,向刘备与诸葛亮求救。一面则自己亲率前队兵马,带领残部,准备从陆路杀回荆州,夺回失地!又令部将廖化、关平二人,统领部分兵马,负责断后,以防曹军追击。
却说樊城之围,因关羽撤兵而解。曹仁大喜,当即大开城门,率领城中诸将,出城迎接魏王曹操。众人见了曹操,皆是叩拜于地,泣不成声,感谢魏王“天兵天将,解围之恩”,并为先前失陷襄阳之事,叩首请罪。
曹操亦是感慨万千,将众人一一扶起,叹道:“唉!此乃天数使然,非汝等之罪也!胜败乃兵家常事,诸位将军不必介怀。”当即便下令,重赏三军将士,以酬其“坚守樊城之功”。
他又亲自来到先前被蜀军占据的四冢等处营寨,仔细巡视了一番,见蜀军营寨构建得“坚固异常,壁垒森严”,尤其是那些挖掘的围堑与设立的鹿角,竟有数重之多,防御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他回顾左右诸将,不由得感叹道:“这荆州兵马,围困樊城,其挖掘的围堑鹿角,竟有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固!徐公明将军,竟能深入其中,冲破重围,大破敌军,最终还能获得全功,平安而返!孤用兵三十余年,亦未曾敢如此长驱直入,径闯敌军重围!公明将军真乃是胆识过人,智勇兼备的良将也!”帐下诸将听了,亦皆是对徐晃的“勇武与胆略”,心悦诚服,赞叹不已。
曹操见樊城之围已解,荆州局势又发生了惊天逆转,便下令大军班师,返回到距离樊城不远的摩陂一带屯扎,一面休整兵马,一面则密切关注荆州方面的最新动静,以候良机。大将徐晃亦率兵前来会合,曹操见其军容整肃,队伍井然,并无丝毫骄纵懈怠之色,更是龙颜大悦,亲自出营迎接,赞道:“徐将军用兵,深合古法,进退有度,真有西汉名将周亚夫之细柳营遗风矣!”当即便加封徐晃为平南将军,令其与夏侯尚一同,负责镇守襄阳、樊城一线,以遏制关羽可能的反扑。曹操因荆州战局尚未完全平定,便也暂且屯兵于摩陂,不再急于返回邺都,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