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脸上带着一种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智珠在握的自信,指点着周围的山川形势,得意洋洋地说道:“哈哈哈哈!世人皆言周瑜、诸葛亮二人足智多谋,算无遗策。但在吾看来,他们终究还是百密一疏,无能之辈罢了!似这等山林茂密、道路狭窄的绝佳设伏之地,他们若是能在此处也预先埋伏下一支精锐的奇兵,以逸待劳,乘我军疲惫不堪之际,突然杀出,那我等纵然是有三头六臂,也必定是束手就擒,再无生理了!可惜啊可惜,他们却偏偏没有想到此节!可见其智谋,亦不过尔尔!”曹操似乎已经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前是如何被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的。
然而,他得意的笑声还未在山谷之中完全散去,忽然,只听得前方一声炮响,如同平地惊雷一般,在众人耳边炸响!紧接着,从道路两旁的山林之中,猛地杀出无数军士,各个手持雪亮钢刀,身披赤红战袍,旌旗招展,杀气腾腾,将狭窄的山路堵得水泄不通!为首一员大将,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胯下嘶风赤兔宝马,手中提着一把寒光闪闪的青龙偃月大刀,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下凡一般,不是别人,正是那义薄云天的汉寿亭侯关羽关云长!
关羽横刀立马于路中央,身后五百名精锐校刀手,排成雁翎阵势,一个个怒目圆睁,杀气腾腾,只等主将一声令下,便要将这些曹军败将尽数斩杀于此!
曹操麾下那些本就已是惊弓之鸟的残兵败将,一见到关羽这如同天神一般的威势,更是吓得个个亡魂丧胆,魂飞魄散,纷纷勒住马头,面面相觑,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心中暗道:“完了!这下是真的要死无葬身之地了!”
曹操自己亦是面如死灰,心中叫苦不迭,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他强作镇定,对左右诸将说道:“事已至此,再无退路!只有与他拼死一战,或许尚有一线生机!”
帐下诸将闻言,皆是面露苦涩,纷纷摇头道:“丞相,非是我等怯战。只是如今我军将士,皆是连日奔波,又饥又渴,体力早已透支;胯下战马,亦是疲惫不堪,难以再战。以此等残败之师,如何能是那关云长这等盖世猛将与其麾下精锐之师的对手啊!”
正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谋士程昱忽然急中生智,对曹操低声进言道:“丞相,某素知那关云长为人极为高傲,却也最为重情重义。他傲上而不忍下,欺强而不凌弱,恩怨分明,信义素着,乃是天下闻名的义士。丞相昔日于许都之时,曾对他有知遇之恩,礼遇有加。如今我军已是穷途末路,危在旦夕,丞相何不亲自上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痛陈昔日恩义,或许能求得他网开一面,放我等一条生路,也未可知啊!”
曹操听了程昱此言,如同在黑暗之中抓住了一线生机,也顾不得什么丞相的颜面了,当即便采纳了他的建议。他立刻催动胯下疲惫不堪的战马,独自一人,缓缓来到阵前,对着横刀立马的关羽,强挤出一丝笑容,拱手欠身说道:“云长将军,别来无恙乎?”他此言一出,已是将姿态放得极低。
关羽见曹操亲自上前答话,亦是微微欠身,还了一礼,沉声答道:“关某奉我家军师将令,已在此处等候丞相多时了!”他虽然语气平静,但那股凛然的“武圣之威”与冰冷的“杀伐之气”,却依旧让曹操感到一阵心悸。
曹操长叹一声,面露凄苦之色,道:“曹操今日兵败势危,损兵折将,狼狈不堪,逃至此地,已是山穷水尽,再无退路可走了。还望云长将军能念及昔日你我在许都之时的一段情谊,以及操对将军的一片赤诚之心,能网开一面,放操一条生路,操定当感激不尽,他日必有厚报!”
关羽闻言,丹凤眼微微一眯,沉声说道:“昔日关某兵败下邳,蒙丞相不杀之恩,收留帐下,确实是受到了丞相许多厚待。但关某亦早已在万军之中,斩杀了丞相麾下大将颜良,又诛杀了河北名将文丑,为丞相解了白马之围,以此作为回报。关某自认为,早已不亏欠丞相分毫。今日之事,乃是国事,各为其主,关某又岂敢因私废公,违背军师将令,擅自放走丞相!”
曹操听了,心中更是焦急,连忙又说道:“云长将军,你当年在我帐下之时,一路之上,连过我五处关隘,斩杀了我六员守将,此事,将军可还曾记得?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以信义为重!将军熟读《春秋》,深明大义,岂不知当年春秋之时,那晋国勇士庾公之斯,奉命追杀其旧友子濯孺子,最终却因不忍下手,反而将其放走,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之事乎?”曹操此言,正是要勾起关羽心中那份对“义”的执着。
关羽本就是一位义薄云天、重情重义的盖世英雄,听了曹操这番话,又回想起昔日曹操对自己的种种恩义——赠袍赐马,封侯拜将,礼遇有加;以及后来自己护送两位嫂嫂,千里寻兄,曹操非但没有加以阻拦,反而准其过关,这份恩情,确实是难以轻易忘怀。此刻,再看看曹操身后那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惶惶不可终日的残兵败将,一个个皆是垂头丧气,眼中充满了对死亡的恐惧与对生命的渴望,有些士卒甚至已经忍不住低声啜泣起来。关羽那颗素来坚硬如铁的心,也不由得为之触动,渐渐变得柔软起来,其身上那股凌厉的“杀伐之气”也随之减弱了几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