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下诸将皆是面面相觑,不明所以,连忙上前问道:“丞相大败至此,损兵折将,狼狈不堪,为何反而在此放声大笑?莫非是…是惊吓过度,神智有些失常了么?”
曹操闻言,收住笑声,脸上露出一丝轻蔑之色,说道:“哈哈哈哈!吾非是笑别的,吾单笑那周瑜竖子无有智谋,诸葛村夫缺少远见!似此等山川险峻、林木丛杂的绝佳埋伏之地,他二人竟然不预先在此处埋伏下一支精兵,以逸待劳,截杀我等。若是吾用兵之时,必定会在此处设下伏兵,将败军一网打尽!他们却想不到此节,岂不可笑!岂不可笑啊!”曹操说到此处,越发得意,仿佛自己已经反败为胜一般。
然而,他得意的话音未落,忽然,从道路两旁的山林之中,同时响起了震天动地的战鼓之声!紧接着,无数火把从四面八方亮起,将整个山谷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火光之中,杀声震天,惊得曹操险些从马背上栽倒下来!
未等曹操反应过来,只见从左侧山林之中,猛地杀出一彪军马,为首一员大将,白马银枪,威风凛凛,不是别人,正是常山赵子龙!赵云横枪立马,厉声大喝:“我乃常山赵子龙是也!奉我家军师将令,已在此处恭候多时了!曹贼,你今日休想从此处过去!”他身上那股“龙胆之气”勃发,配合着手中那杆仿佛能吞吐寒芒的“龙胆亮银枪”,威势惊人。
曹操一见赵云,更是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高声喝令徐晃、张合二将,上前双战赵云,务必将其拖住。他自己则在数十名亲兵的簇拥之下,趁着混乱,冒着浓烟烈火,从另一侧的山坡之上,夺路而逃。
赵云见状,冷笑一声,却并不急于追赶曹操。他此番奉孔明将令,主要任务乃是尽可能多地缴获曹军的旗帜、铠甲、兵器等军需物资,以充实刘备军的实力,并非是要与曹军大将死战。于是,他指挥着手下军士,专一朝着那些慌不择路的曹军败兵冲杀过去,抢夺他们手中的旗帜兵器,一时间,曹军更是哭爹喊娘,死伤无数。
曹操趁着赵云与徐晃、张合等人缠斗之际,总算是侥幸又逃过了一劫。
逃到天色微微放明之时,天空之中,忽然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那股强劲的东南风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便从天而降,转眼之间,便化作了倾盆大雨,将曹操及其手下残兵败将淋了个透心凉,浑身上下,无一处干爽,衣甲湿透,更添几分狼狈。
曹操与手下军士,皆是又冷又饿,冒着瓢泼大雨,在泥泞的山路之上艰难跋涉。由于连夜奔逃,又兼淋雨受寒,许多士卒早已是体力不支,饥肠辘辘,面有菜色,行动迟缓。曹操无奈,只得下令手下军士,分散开来,前往附近的山野村落之中,强行劫掠一些粮食充饥,并设法寻觅一些火种,以备生火取暖做饭之用。
好不容易寻到一处稍微避雨的山坳,军士们便七手八脚地开始准备生火造饭。正在此时,忽然听得后方喊杀声又起,一彪军马冒雨追杀而来!曹操心中大惊,以为又是江东追兵赶到,正自慌乱。仔细一看,方才认出来,原来却是大将李典、许褚二人,保护着荀攸、程昱等一众谋士,也已逃到此地。
曹操见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连忙下令军马暂且停止造饭,继续前行。他开口问道:“此处是何地界?前方又是通往何处?”
有熟悉地理的军士连忙上前禀报:“启禀丞相,此处地界,一边是通往南彝陵的大路,另一边则是通往北彝陵的山间小路。”
曹操又问:“从哪条路走,可以更快地抵达南郡江陵(曹仁驻守之地,为曹操此行的主要退路)?”
那军士答道:“若是取道南彝陵,再经过一处名为‘葫芦口’的险要关隘,路程最近,也最为便捷。”
曹操当即下令,全军转道南彝陵方向。大军冒雨而行,不多时,便来到了那葫芦口。只见此处两山夹峙,地势险峻,道路狭窄,形如葫芦之颈,确实是一处易守难攻的险要之地。此时,曹军将士早已是人困马乏,饥渴难耐,许多士卒更是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纷纷瘫倒在泥泞的道路之上,难以再向前行进一步。战马亦是个个筋疲力尽,口吐白沫,多有不堪重负而倒毙于路旁者。
曹操见状,也只得下令,让大军在葫芦口前暂时停歇,稍作休整。有些随身带有行军锅的士卒,便取出锅具,又将在附近村落之中劫掠来的少量米麦,在山边寻了一处稍微干燥避雨之处,拣拾些枯枝败叶,艰难地生起火来,开始埋锅造饭。没有粮食的,便只得忍饥挨饿,或者割取路旁倒毙的马肉,胡乱烧烤充饥。众人纷纷脱下身上湿透的衣甲,拧干雨水,在微弱的火堆旁烘烤,或者挂在树枝之上,任凭冷风吹晒。战马也都被卸去了鞍辔,任其在路旁啃食一些带着泥水的草根。
曹操自己则坐在一片稀疏的树林之下,望着手下将士这般狼狈不堪的模样,非但没有丝毫忧愁之色,反而又一次仰面哈哈大笑起来,笑声比之前更加张狂。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