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白虎一路逃往余杭,沿途仍不忘劫掠百姓。结果被当地豪强凌操(字公绩)率领乡勇截杀,大败而逃,只得再向南逃往会稽郡。凌操父子二人(其子即凌统)前来拜见孙策,孙策见凌操勇武,其子年少亦有英气,大喜,皆委以官职,命其随军征讨。
严白虎逃至会稽,与当地太守王朗会合。王朗乃东海郯人,素有清名,颇得民心,且麾下亦有精兵。他欲起兵帮助严白虎,抵御孙策。
此时,郡吏虞翻(字仲翔)出面劝阻:“明府不可!孙策兴仁义之师,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民心归附,其‘气’运正盛!严白虎乃残暴之辈,失道寡助,怨煞缠身。明府何不擒此贼献与孙策,以保境安民?”虞翻能观人“气”色,已知孙策乃真命之主。
王朗迂腐自负,听不进虞翻忠言,反而怒斥其动摇军心。虞翻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王朗遂联合严白虎,将兵马合为一处,在山阴之野(今绍兴)列开阵势,迎战孙策。
两军对圆。孙策拍马出阵,朗声喝道:“王府君!吾兴仁义之师,安定江东,与汝无冤无仇。汝何故助此暴虐之贼,与我为敌?!”
王朗亦出阵,厉声回骂:“孙策竖子!汝狼子野心,侵我疆界!今日我便要与严将军联手,为民除害!”
孙策大怒,正要出战,太史慈已按捺不住,拍马舞枪杀出!王朗亦是亲自舞刀相迎。两人战不数合,王朗便感气力不支,其“正气”难以抵挡太史慈凶悍的煞气。其部将周昕(王朗外甥)连忙出阵助战。孙策阵中,老将黄盖飞马而出,截住周昕厮杀!
双方鼓声大震,混战一团!忽然,王朗军阵后方喊杀声大起!只见一支精锐兵马如同神兵天降,从侧后方杀入!正是周瑜与程普,奉孙策之命,早已率军迂回包抄!
王朗军前后受敌,顿时大乱!王朗、严白虎、周昕三人奋力死战,勉强杀开一条血路,逃回会稽城中,急忙吊起吊桥,紧闭城门,不敢再出。
孙策大军乘胜追击,将会稽城团团围住,四面猛攻。
王朗在城中见孙策攻势猛烈,城池危在旦夕,欲再次出城决一死战。严白虎却劝道:“孙策兵锋正锐,‘气’势如虹,不可力敌!我等只宜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不出月余,彼军粮草不济,‘气’衰‘意’竭,必将自退。届时我等再乘虚追击,可一战而定!”
王朗觉得有理,便采纳其议,下令全军死守。孙策连攻数日,皆不能破城,只得与众将商议。
叔父孙静献策:“侄儿,王朗坚守不出,强攻不易。据探报,会稽粮草大多囤积于城南数十里外的查渎。我军何不效仿韩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佯装退兵,实则星夜奔袭查渎?断其粮道,则会稽城不攻自破!”
孙策大喜:“叔父此计甚妙!正合兵法‘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之道!”
当即下令,各营门前燃起更多篝火,遍插旌旗,做出大军仍在围城的假象,主力却悄然集结,于当夜拔营,向南面查渎方向疾行!
周瑜又进言:“主公,我军撤围,王朗必然以为我军退走,很可能出城追击。可于途中设下伏兵,再挫其锐气!”
孙策笑道:“公瑾放心!吾早有准备!取城只在今夜!”
却说王朗在城楼上见孙策营中火光冲天,旌旗林立,却又不见攻城动静,心中疑惑不定。部将周昕道:“明府,孙策必是久攻不下,粮草不济,连夜退走了!留下这些烟火旗帜,不过是疑兵之计!我等可速速出兵追杀,必获大胜!”
严白虎却疑虑道:“孙策狡诈,此去莫非是想偷袭查渎粮仓?”他虽然贪生怕死,但对孙策的忌惮已深入骨髓。
王朗略一思索:“查渎乃我粮草重地,确需防备!严将军,你可先率本部兵马前去追探虚实,吾随后引大军接应!”
严白虎无奈,只得与周昕率领五千兵马,先行出城追赶。
刚追出二十余里,已是初更时分,月色昏暗。行至一处密林附近,忽然林中一声炮响,火把齐明!埋伏在此的孙策军如潮水般杀出!严白虎大惊失色,急忙勒马回逃!
迎面正撞见立马横枪,等候多时的孙策!
周昕见主帅危急,挥刀上前,欲救严白虎。孙策冷笑一声,长枪如电,只一合,便将周昕刺于马下!余下敌军见主将阵亡,皆无心恋战,纷纷投降。
严白虎趁乱杀开一条血路,也不顾王朗了,径直向余杭方向逃命去了。
王朗在后方听闻前军大败,知道大势已去,不敢再回会稽,只得率领残部,向海边逃窜,不知所踪。
孙策大获全胜,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会稽城。他入城之后,立刻安抚百姓,稳定秩序。
隔日,忽有一人,手提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来到孙策军前献功。孙策看那人头,正是逃走的严白虎!再看献功之人,身长八尺,面方口阔,气宇轩昂。一问姓名,乃是会稽余姚人董袭,字元代。原来严白虎逃往余杭途中,又欲劫掠,被董袭率乡勇截杀。孙策大喜,当即任命董袭为别部司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