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闻言,虽心有不甘,却也知大势已去,只得护着刘繇,仓皇撤军。
孙策见刘繇军退得如此狼狈,并未立刻追赶。长史张昭进言:“主公,刘繇失了曲阿老巢,军心已乱,‘气’衰‘意’沮,今夜必是疲惫不堪,正是我等劫营的绝佳时机!”
孙策深以为然,当夜便兵分五路,悄然掩袭刘繇败军营寨!刘繇军本就惊魂未定,又逢夜袭,顿时土崩瓦解,士兵四散奔逃,降者无数。刘繇与笮融仅带少数亲兵狼狈逃窜。太史慈独木难支,浴血奋战,亦无法挽回败局,只得率领残余的十数骑,杀出重围,连夜逃往泾县去了。
孙策此战大获全胜,又得降将陈武。陈武此人,身长七尺,面色蜡黄,双目赤红,形容甚是奇特,但勇猛过人,煞气逼人。孙策对其颇为器重,拜为校尉,令为先锋,进攻薛礼镇守的城池。陈武果然不负所望,仅率十数骑兵便突入敌阵,斩首五十余级,吓得薛礼闭门不敢出战。
孙策正欲攻城,忽报刘繇、笮融纠集残部,竟回头来攻打牛渚!孙策勃然大怒,亲率大军回援牛渚。
刘繇、笮融再次出阵迎敌。孙策立马阵前,厉声喝道:“尔等败军之将,竟还敢来送死!还不速降!”
刘繇背后,其部将于糜按捺不住,挺枪出马,直取孙策!孙策冷笑一声,与之交手。不过三合,孙策瞅准破绽,长枪一挑一卷,竟将于糜从马上生擒过来,拨马便回!
刘繇另一部将樊能见于糜被擒,急忙拍马舞枪追来,挺枪直刺孙策后心!眼看就要得手!
孙策军中士卒见状,齐声大喊:“主公小心背后暗算!”
孙策猛然回头,见樊能追近,竟不闪不避,反而凝聚全身“气”力与“霸王之意”,发出一声石破天惊的怒吼!“呔!!!”
那吼声如晴天霹雳,蕴含着惊人的威势与精神冲击!樊能首当其冲,只觉耳膜剧痛,心胆俱裂,胯下战马受惊人立而起,他竟被这声大喝活活震得从马背上倒栽下来,额头磕在地上,当场毙命!
孙策回到本阵,将于糜往地上一扔,那于糜竟也已被他生擒时巨大的力量活活勒死!
一霎时,生擒一将,喝死一将!孙策威势之盛,勇武之强,震惊全场!自此,“小霸王”之名传遍江东,令人闻风丧胆!
刘繇军见主将一死一擒,又见孙策如此神威,士气彻底崩溃,大部投降。刘繇与笮融仅带少数残兵,亡命奔逃,一路逃到豫章郡,投靠了荆州牧刘表。
至此,曲阿、牛渚等地尽归孙策所有。孙策大军复回,攻打薛礼坚守的秣陵。孙策亲临城下招降。城上守军竟暗放冷箭,一箭正中孙策左腿!孙策惨叫一声,翻身落马。
众将慌忙将孙策救回营中,拔出箭矢,敷上金疮药。孙策忍住剧痛,心生一计,下令军中秘不发丧,反而对外诈称主将孙策已中箭身亡,军中举哀,并做出拔寨撤退的假象。
城中薛礼与张英、陈横等将听闻孙策已死,果然大喜过望,认为时机已到,当夜便倾巢而出,追杀“败退”的孙策军。
岂料刚追出城不远,只听一声炮响,四下伏兵尽起!孙策赫然出现在阵前,按住腿伤,立马横枪,厉声大喝:“孙郎在此!尔等死期已至!”其声威赫赫,气势如虹!
薛礼、张英、陈横及其部下见孙策未死,反中埋伏,无不惊骇欲绝,斗志全无,纷纷丢弃兵器,跪地投降!
孙策下令:“降者免死!”
张英见势不妙,拨马想逃,被早已埋伏在一旁的陈武一枪刺死!陈横则被蒋钦弯弓搭箭,一箭射落马下,当场毙命!薛礼亦死于乱军之中。
孙策顺利夺取秣陵,安抚百姓后,即刻移兵,准备前往泾县擒拿太史慈!他深知太史慈乃当世猛将,若能收服,必是一大臂助。
却说太史慈在泾县,凭借自己的威名和人格魅力,竟也招募了当地精壮两千余人,加上自己带来的残部,正欲寻找时机,为刘繇报仇。
孙策与周瑜商议,定下活捉太史慈之计。周瑜建议:“可令大军三面围攻泾县,独留东门让其逃遁。再于城东二十五里外,分设三路伏兵,层层截杀。太史慈突围之后,人困马乏,‘气’衰‘意’竭,必为其所擒!”
此计正中要害!太史慈招募的新兵多是山野村夫,缺乏训练,军纪涣散,泾县城防也并不坚固。当夜,孙策便令陈武率领精锐,趁夜色掩护,悄悄爬上城头,四处放火!
城中顿时大乱!太史慈见城池已破,又闻喊杀声四起,知道不可力敌,只得率领部众,杀出东门突围。孙策则在后方紧紧追赶,但保持着一定距离,只做驱赶之势。
太史慈一路狂奔,奔出三十余里,见追兵不再紧逼,稍稍松了口气。又奔出二十余里,已是人困马乏,士卒疲惫不堪。正在一片茂密的芦苇荡中稍作喘息,忽然四下里喊杀声大作!无数绊马索从芦苇丛中飞出!太史慈的战马猝不及防,被绊倒在地!太史慈还未及反应,已被四面八方涌出的伏兵死死按住,捆绑结实,押往孙策大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