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恒河梵境.业火轮回

作品:三国伏生志|作者:风吹瘦排骨|分类:历史|更新:2025-05-24 01:57:25|字数:6350字

曹节收到传讯后,与阿梨耶、沙赫踏上攀登须弥山的险途。山路上,他们遭遇了由星蚀咒印凝聚的"无因之兽"——这些怪物没有固定形态,却能吸收任何纹章攻击并转化为己用。关键时刻,曹节想起在罗马领悟的"共构纹"理念,将沙纹的流动性与梵纹的因果律结合,创造出"业沙之印":每粒沙子都承载着一个微小的因果,既能攻击又能修复。

抵达山巅后,众人看到了震撼的景象:梵天核印是一个巨大的金色曼陀罗,中央悬浮着代表"无"的空白符,周围环绕着无数正在崩塌的梵文字母。司马懿早已在此等候,他脚下踩着由归寂碑残片、永寂冰核与无因之石组成的"三无祭坛",正在强行抽取核印中的初始因果。

"曹姑娘,你看这梵天核印。"司马懿的声音带着病态的兴奋,"所谓因果轮回,不过是地脉给众生套上的枷锁。我要创造的,是连地脉都无法束缚的'无因之境'!"

第五节 因果共振·共业觉醒

面对司马懿的疯狂,曹节突然露出微笑。她想起在波斯看到的百姓掌纹、在罗马唤醒的工匠记忆,终于明白梵纹的真正力量——不是高高在上的神权,而是众生共业的累积。

"阿梨耶,让所有恒河平原的百姓发动他们的日常纹章!"曹节将共潮之印升至空中,化作千万道金光洒向人间,"沙赫,用沙纹编织众生的因果网络!"

刹那间,整个恒河平原亮起无数光点:农夫在田间留下的犁纹、织妇在纱线上穿梭的梭纹、僧侣在经卷上抄写的梵纹,这些日常印记汇聚成金色的因果之河,顺着须弥山逆流而上,注入梵天核印。

司马懿惊恐地看着祭坛崩解,归寂碑残片上的"无"字被农夫的犁纹改写成"耕",永寂冰核碎片被织妇的梭纹切割成十二块,每块都镶嵌着不同的日常纹章。他突然想起在波斯看到的厨纹烤馕、在罗马看到的工匠凿石,原来最强大的因果,从来都藏在凡人的一蔬一饭、一针一线中。

"仲达,你错了。"曹节的声音伴随着曼陀罗的光芒传来,"因果不是枷锁,是地脉与众生的契约。每道日常印记,都是众生与地脉的对话。"

司马懿低头看着掌心即将消散的雾火纹,突然仰天大笑。笑声中,他收起最后一块无因之石,转身走向山巅的云雾:"或许吧,曹姑娘。但地脉之外,还有更广阔的'无'在等待。"

尾章 共业之网·恒河新篇

三个月后,恒河之畔举行了盛大的"共业仪式"。曹节将波斯的雾纹骨笛、罗马的石纹法典与印度的贝叶经共同沉入恒河,河水顿时泛起七彩光芒,每道波纹都显化出不同文明的纹章。阿梨耶带领苦行僧们在河边刻下新的梵文——那是"共业"的印记,由汉字的"网"、拉丁文的"Rete"与梵文的"????"共同构成。

星轨书院的万印沙盘上,印度区域亮起了独特的莲花状光斑。诸葛亮在《地脉织网论》新增章节中写道:"地脉之网的经纬,不仅是地理的连接,更是因果的共振。当波斯的火能烤制罗马的面包,当印度的纱能编织江东的绸缎,地脉便有了抗拒毁灭的千万个理由。"

极北冰海,司马懿站在融化的冰层前,看着手中的无因之石。石头表面,恒河农夫的犁纹正在缓慢生长,逐渐覆盖原本的空白。他忽然转身,朝着更遥远的西方走去,衣摆上的雾火纹中,悄然融入了一丝莲花状的金芒。

在须弥山巅,新生的梵天核印中央,不再是空白的"无",而是一个由千万条纹章丝线编织的共业之网。每当阳光穿过云层,山脚下的恒河平原就会浮现出巨大的纹章投影——那是波斯火纹的玫瑰、罗马石纹的鹰徽、印度梵纹的莲花,以及最中央,永远流动的雾纹与沙纹交织的共潮之印。

(本章完)

喜欢三国伏生志请大家收藏:(www.zjsw.org)三国伏生志爪机书屋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上一页目 录下一章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我的书架

如果您喜欢,请把《三国伏生志》,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伏生志第37章 恒河梵境.业火轮回后的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三国伏生志第37章 恒河梵境.业火轮回并对三国伏生志章节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后台发信息给管理员。